(路6:12-13)第二次则是路加福音第十章,此后,主另外选定了七十二人,派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在他前面,到他自己将要去的各城各地。
(路6:3)人们也常说:将心比心。世人尝到了爱之果实的甜头,却不知其根何在;找对了路,却不知路通往哪里?长期以来,在教外人的眼里,教会只是一个神本的宗教。
他活过人的生命,走过人的路,经历过人生的一切波折、辛酸、痛苦和不幸。他知道什么叫生老病死和成败得失,他有过许多好朋友,但也尝过被朋友出卖和舍弃的滋味。我们经验过的一切苦与乐,基督都全部经验过。
热心 在白冷旷野有一群牧羊人,他们心里十分火热,因为听见天使报给他们大喜的信息:我给你们报告一个全民族的大喜讯,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亚……(路2
再沿路向上,来到修剪整齐的绿化带,脚下是绵软的草坪路,草坪两边是醒目的十四处苦路石碑,一米高的绿色植物护栏,女贞、樱花、银杏、塔柏等将我们包围在优雅中,空气清爽而花香浓郁,即使在大汗淋漓中拜苦路,能跪在草丛上也实在是一种享受
第二天中午,代父和夫人路文华提着礼品,出现在病房。病房里设有两张床位,为防止影响邻床,拉上蓝色的隔离布帘。
“这是亚洲许多地方的现实,在印度主教托马斯Menamparampil的苦路默想中有对奥里萨很多基督徒的痛苦的回应。托马斯大主教是受教宗本笃十六世之委托而撰写苦路经文的。
当执事把圣像的小门打开向教宗和全场信友展示救主耶稣时,全场唱起“阿肋路亚!”然后,教宗开始举行礼仪。他先向会众洒圣水:请看从天主的圣殿里流出的水,这水带给众人救赎,阿肋路亚!
(路16:13)可见金钱对人的诱惑大得是可以抗衡信仰的。而天主创造万物的原意,是让人互通有无,借助万物的共享,显示出天主为爱人而造就万物的目的。
(参阅路4:1-13)在祂受洗的过程中,祂明明清楚地听到天主圣父的声音:“你是我的爱子。”透过“进入”约旦河的污水,祂也深深的意识到自己作为救世主的使命。那为何祂要到旷野退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