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丛书中很多是我读过好几遍的,我曾经把《圣福若瑟神父语录》带在身边,看这位神父字字珠玑的语言福传,以至于有幸来到福若瑟神父生前牧灵福传的济宁戴庄教堂时,感慨颇多又备受鼓舞,仿佛圣福若瑟神父犹在眼前谆谆教导
这位老人就是李神父。我对老伴说:李神父也来看病了。她说:看病是去门诊楼,这是住院楼,神父来,一般是看病人,给老年病人傅油,送圣体。听她这样说,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这位沙田圣本笃堂主任司铎说,他要求慕道者参与主日弥撒后,新教友参与弥撒情况随之而改善。虽然司铎人数保持平稳,但李神父指他们平均年龄趋年长,近年回归天乡的甚至较晋铎的多,令人关注到圣召情况。
看着眼前这位比我大不了多少的神父,我陷入了沉思。神父,不是一个名誉,而是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光荣一时,更多的时候都是一个人要面对很多很多的问题。
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於前一天3月12日接受梵蒂冈电台专访,谈及这位教宗的几个特点和圣座各部会在他领导下的改革工作。帕罗林枢机首先谈到教宗方济各与人相处的一个特点。他说,教宗谈话直率、平和,而且安详。
这是玛利亚富有革命性的祈祷,因为这位勇敢的年轻女性明知自己有限度,却依然信赖天主的慈悲。信德是玛利亚整个历史的核心,她的《赞主曲》帮助我们了解上主的慈悲是历史的原动力,即每个人和全人类历史的动力。
宗教和文化交流并不都是愉快的经验,也有不愉快的碰撞,今天来纪念这位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整理和再思利玛窦在四百年前所处理的文化对话的经验,意义十分重大。
感谢这位好心人,就像电影中很多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助丢失孩子的父母寻找孩子的志愿者们,正是有这些好心人的帮助,才会有很多破碎的家庭得以重圆,很多的父母才得以与自己的骨肉相聚。
教宗就这位意大利年轻学者2016年初在埃及遇难的事件表明:我很担忧,我已经透过圣座在处理这个问题,因为遇害者的父母也曾向我提出要求;圣座已经采取行动。
这位病重的老姊妹叫邓德英,由于子女在外忙于工作,78岁的她依然一个人独身生活,在生活上有诸多的不便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