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有幸成了耶稣的‘小主人’,被派去邀请冷淡的、心灵困惑的、有病的、有过隔阂的教友或亲戚来家里做客、聚餐和朝拜。
眼下正是社会转型时期,虽然物质较前丰裕但好多人的心灵空虚,这正是福传的大好时机,但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却不能认清形势,以福音圣训填补公众的精神渴求,反而也同无信仰的人群一样在滚滚红尘滔滔浊浪中挤兑争抢,正如歌词中所唱的费时费力为己
这些在当时被人所不齿的理念,经过基督的诠释和重提又重新在人们的心灵中产生了震荡。即使在十字架上,基督还发出呼吁: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
一切的美都是神性的反映,它激发青年的心灵,使他们活力充沛,而丑陋与粗俗却使人的态度抑郁,行为乖张。如同一般的教育一样,在行使自由权方面,媒体也需要接受教育。这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
(若3:16-17)让我们常常在天主圣言中汲取灵魂的力量与心灵的智慧。使我们能抵抗诱惑。因为诱惑所许诺的幸福都是虚幻的,只有天主的爱内才有永恒的生命与不朽的真理。
写实风格的艺术,如果没有作家对所表现事物的心灵的观感和透视,没有对人性与生灵之间关系的思考,那么写出来的,便没有生命感,便无趣。
当我们很深刻地感受到主对我们那特别的眷顾之时,我们便会懂得去感恩,我们便会觉得真切的幸福、愉悦和满足,我们便会觉得受宠若惊,觉得以前的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也便会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肩头的责任,那就是接受主在我们心灵中的指引
这感人肺腑的爱声,在我的心灵激起了涟漪,对犯罪的人类,对自己的罪戾,深感内疚,我不禁地扪心自问,主耶稣为了补赎我们的罪过,为了全人类的得救,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特别是在十字架上苦求天主父宽恕、原谅钉死他的人
祈祷和礼仪生活是心灵与天主的直接对越。在祈祷和礼仪生活中,我们主动地贴近天主,并聆听他的言语,因为“他的言语是我们心中的喜乐”(咏一一九);这样我们就会了解他的心意,“怀有他的心情”(斐二:5)。
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天主免费的礼物,让阳光普照心灵,让生命绽放光彩,让信念生生不息,让目标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