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祈祷中亲近阿兹海默症病人,这提醒我们,疾病可以使患者失去记忆和身体的完整性,但是永远不能令他们失去尊严。
教宗在信中说,“我特别念及病患和他们的家人,以及那些照顾他们的人,尤其是因失去挚爱而痛哭的人。我也想到许多医生、护士、医院工作人员、救护车司机,以及孜孜不倦地回应他们弟兄姐妹的紧急情况的人。
世界信义宗联会总干事(IshmaelNoko)对波兰10日内先后失去两位主教感震惊。
当我们去讨论人生的终极时,一切的名利、地位、权势都不会被提及,只会去考量生命的根本。记得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描述北京的菲佣雇主三个月的生活,女主人去购物,男主人就去遛狗,反正就是有钱。
虽然这种终极幸福的获得并不等同于现象的幸福,但是在信仰的核心意义上,一个基督信仰者是不需要再寻求另外的幸福的,因为基督既是一切缺憾的满足,更是一切幸福向往的终极实质。
天主的光胜过一切光明。这真光照耀,为揭破人心的黑暗,万世恶人,一见十字架,才知道天主救人的恩情,及自己负恩的罪恶。
一栋栋垮塌的建筑,一条条失去气息的生命,一双双充满无奈和悲伤的眼神,仿佛都在诉说着什么,启示着什么,留给我们对生命的拷问。
耶稣对他们说:“天主国的奥义只赏给了你们,但对那些外人,一切都用比喻,使他们看是看,却看不见;听是听,却听不明白,免得他们回头,而得赦免。”
教宗说:“聆听天主的话,服从天主,与在外界的迫使下失去自己毫无关系。只有进入天主的愿望才能达到我们的真实身份。面对渴望‘自我实现’和‘自决’的世界,今天正需要这种经验的见证。”
如果失去望德,所有其他的德行都有崩溃的危险,最终化为灰烬。如果没有可靠的明天,没有光明的地平线,人们只能得出结论:德行乃徒劳之举。教宗本笃十六世指出“唯有当未来是确定而实在的,才能善度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