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座经济委员会协调人马克思枢机(ReinhardMarx)首先发言,介绍当前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建议,特别从可持续性的角度出发,强调经济结构必须继续为教宗的改革服务。
普雷沃斯特教宗表示,这个比喻对我们每个人也是一项挑战,“因为耶稣彰显了一位怜悯的天主,信赖祂,如门徒般追随祂,也意味着我们也要被祂改变,拥有和祂一样的情感。”
人的每一个处境都有软弱、罪和死亡的痕迹,福音的喜讯不仅仅是一句话,它更是一个无需偿报的爱与忠信的见证:是走出自我,去与他人相遇,是与受生活伤害的人同在,是与欠缺所需的人分享自己的所有,是留在患病、年老、
他知道无数的罪人正徘徊在丧亡之途,爱人热火促使他心急如焚地去拯救,他从刚一进入世界便开始在山洞马槽承受贫穷、卑贱、寒冷、饥饿、轻慢、屈辱等磨难,迫不及待地实践他牺牲自我舍己救人的宏伟计划。
依纳爵曾说:「不论是在一个人的自我成长,还是在他所能提供给别人的果实、帮助和益处上,神操必然是我今生所能领会、体悟和理解的最美好之事。」对我们来说,神操是一份恩典、一份礼物,而非义务。
依纳爵曾说:「不论是在一个人的自我成长,还是在他所能提供给别人的果实、帮助和益处上,神操必然是我今生所能领会、体悟和理解的最美好之事。」对我们来说,神操是一份恩典、一份礼物,而非义务。
然而,太多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就像那些常在人群中横冲直撞,并不时向行人按喇叭的司机,总认为自己的事很紧急、很重要,别人的事都无足轻重,岂不知那些急匆匆步行的人或许有更重要更着急的事情要办,自己开车都耐不住稍等片刻
《中国宗教》杂志副主编胡绍皆表示,宗教是人类对自我的超越,这件事本身不敏感,但因为受制于传统的叙事结构,在宣传上是一个很敏感的事情。魏德东的宗教专栏是为宗教脱敏的一个有力作品。
教宗说,宗徒们亲眼目睹的见证是我们信仰的基础,事实上,每位基督的门徒都蒙召效法宗徒,做基督复活的见证人,尤其在人类忘记天主、迷失自我的现象极为严重的人性场所内。因此,基督徒蒙召存留在基督的爱内。
真正的文化不是固步自封,若文化自我封闭就会消逝。一种文化必须与其它文化相遇,创造新生活。若没有这必要的前提,没有这友爱的基础,就很难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