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令人难以置信,门徒们根本就不明白得耶稣复活的预言,所以目睹耶稣死亡后,他们一个个都吓得要死,要尽快逃离耶路撒冷,有的去重操旧业。正是耶稣的显现把他们再一次带回耶路撒冷。
想当年,太幼稚,竟然抛弃红尘;看今朝,心灵成熟,顿觉今是而昨非来者之可追,于是赶快逃离此地,再入红尘。
7月12日第二次考试后,她终于得到了解脱,立即像逃离囚笼的鸟儿一样飞到了妈妈身边。
这使他最终将重轭扛在自己肩上,经受别人的不理解、背叛、拒绝,直到被判死刑,甚至在十字架上忍受宗徒的逃离。然而耶稣仍忠信于天父,直至生命的结束。
宗徒们的背叛与逃离,我们能理解;司祭长,经师们和法利赛人等的设难和迫害,我们也能接受。然而,我们却不明白:为什么深爱着主耶稣的天父,竟然也没有俯听祂的祈祷而保护祂呢?
柏拉图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后的卡巴西拉斯的这些话,与肤浅的审美主义(aestheticism)与非理性主义无关,也非逃离理性的清晰与重要。
原来这位拼命奔逃的皇族,其实不是在逃离,而是在不自觉地配合索命的死神,亲自将自己的性命送到预定的死亡之地,简直是一场无缝对接的操作。不过,这全是无意之中的恰配巧合,也是命定的天意。
至于蚁族们,在高涨的房价和越来越难实现的理想面前,或许都在重听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逃离北上广,回到还算安静的老家才是出路
有些灾患的避免,不是靠躲避、逃离或有意错开,而是凭着自己强大的浩然之气,勇敢地面对困厄,让那种黑暗邪恶的力量“感应”到正气的凛然无敌,而逃之夭夭。
没有时间停留下来,没有时间放弃,没有时间泊船在岸边或向后看;我们不必逃离这个时期因为用过去的方式和风格让我们害怕,让我们逃避。不,这是恩宠的时刻,上主给我们为让我们在福传和使命的海洋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