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以虔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才能,宽厚的忍耐,奠定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她谈到在一个深受娱乐产业、社交媒体和科技影响的社会中,见证天主教信仰和伦理所面临的挑战。然后,瑞安·沃鲁姆(RyanVulum)分享了他在破碎家庭中度过的艰难童年。他表示,教会成为了他的避难所。
一个世纪之前,罗马诺·郭迪尼(RomanoGuardini)神父就已省思“科技与人性”,他敦促我们不要为了“保护那注定会消失的美丽世界”而排斥“新事物”,同时,也像先知般警告大家:“我们不断地在变化的过程中
我们感谢天主,因为医疗科技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支持治疗方法,给病患带来莫大益处;医学研究对病理学也有宝贵的贡献,复健医学也在专业和技术方面精益求精。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些地方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形:信友很孝顺也很本分,已故的父母亲或老祖宗周年纪念日到了,想要为他们念经祈祷,求天主宽免他们的罪罚,赏赐他们早日脱免炼狱之苦升天享福,但苦于不会念经,就请人把所念经文录入磁带
教宗本笃十六世强调,人与机器,即电脑或手机的关系日益密切,越来越被视为一件平常的事,这种关系在信仰的丰富表达中以及比科技似乎没有界限的领域更为宽广的精神价值的幅度中也能够找到。
最后教宗强调:科技的成就使我们成为自由的人,这些成就是人类进步的因素。
他呼吁父母在这个崇拜科技多于崇高理想的世界,致力去活出信仰,并教导子女尊敬并爱自己的家庭。教宗坦言,今天做父母、做子女都不容易,他表示,家庭受召去爱,爱亦是转变世界的唯一力量。
在人事关系渐趋复杂又复杂的年代,在科技及谘讯爆炸的今日,在环境心境严重污染的时世,简单的泰泽生活,正是一个最佳的过滤器。
科技取得的重大进步也使人陷入自认万能和自负的幻觉中,利己主义的增长在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上制造了不少的失调与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