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心的躁动中,人最陌生他自己和别人;而在公共的静默中,人则最亲近自我和他人,因为公共的静默能够使他向富于意义的语言开放。
教宗在讲话中指出,从忠贞、见证和对生命开放的态度,便能认出基督徒家庭的面目。教宗强调在大力提倡个人权利的当今时代,家庭的团体幅度应受重视。 家庭是彼此相爱、同甘共苦的团体。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以慈悲与安慰为主题,谈到目前数百万移民被拒之门外的悲惨遭遇,希望各国执政当局敞开心门,开放国门。教宗强调,天主没有离弃我们,即使在今天的悲惨情况下,祂依然与我们同在。
他们不应在自己的住房找归属,因为教会和世界才是他们履行使命的开放场所;他们的宝藏乃是把主耶稣置於生命中心,不为自己谋求别的东西。
教宗在弥撒中表示,修和不是一个抽象的词,毫无生机、十分遥远,而是一扇门,向众人开放,向50多年来在冲突中经历悲惨现实的每个人开放。
教宗指出,这需要实行一种彻底的转变,一种勇敢的文化革命,全世界的公教高等院校都蒙召成为福音的酵母、盐和光,守护教会的圣传,促使教会日益向新前景和新倡议开放。
我们的心是否向受苦的兄弟姊妹开放?是否回应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慈善捐出多少?为他人几次排忧?多少次对有求于我们的人掩面不顾或因他人的恶行而扼杀自己的爱心?
日常生活经验显示,人的真正发展包括了个人、家庭、社团三个层面,同时也包括了人的活动和他对希望与永恒幸福的开放态度。
他说:「60年前,若望廿三世这位伟大的人物向所有其他基督徒弟兄姊妹敞开心扉,几乎是透过梵二大公会议要求天主教会采取新的态度,对其它教会开放;由此结出的硕果人人有目共睹。
圣座国务卿表示,人人在露德都是朝圣者,渴望看见「开放的岩洞」闪耀著耶稣的空墓敞开时的光芒,好使贫困弱小者像伯尔纳德一样,成为「天主子民信德的导师」,以及「通往救主奥秘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