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末儿女双双出了国,儿子去了荷兰,女儿旅居英国,老两口成了留守老人。前几年,阿姨的老伴儿也先她而去了,可想而知,阿姨的生活会多么孤独。
上海浦东一个上千人的渔民村只剩下了八位老人留守,其他人都迁移到上海及近郊居住了。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大多数国人几千年来始终居住在农村。但如今情况变了,2010年,中国城乡人口首次接近持平。
,完全遵守《儿童权利公约》。
大家听了,都热泪盈眶,70多岁的神父,远赴非洲回教国家传教,却充满兴奋,而且准备留守到最后一刻。我们天堂再见,没有离愁,没有伤感,只有希望和喜悦。
他呼吁各地教会“在继续照顾好留守教友的同时,也要积极关心离开家乡的移民教友团体,尤其该重视和加强城镇堂区力,迅速将牧民照顾的力量和福传方向调整到城镇,协助政府和教会正确面对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这座教堂不到一百平方米,朴素无华,平时不供圣体也无人留守。小堂中央有一石棺,仅是象征性的衣冠冢而已。一块康熙年代的石碑,证明这里确实是沙勿略临终之处。小堂后面丛林中竖立着十四处苦路石碑。
走进鳏寡孤独老人之家,帮助山民干脏累繁重杂活,与所接触到的教友建立友谊互信,为所在家庭清扫垃圾,打扫卫生,为年迈力弱的老人梳头、理发、洗脚、足疗、剪指甲……曾有一位年纪很大的留守老人非常感激地说你们天主教人真好
愿你们的见证和使徒工作继续使教会得以丰富,也愿你们永远留守在被钉十字架的基督和祂受苦子民的身旁。
与此同时,一百多名教徒(主要长者)留守基督之母堂,为全球福传事业的意向诵谂玫瑰经;另有近百名青年及英语信徒在清河村开设街头福传活动。
公元1843年当地的主教夏尔·福尔班·扬松对当时中国许多地区儿童的生活处境非常同情,于是发起鼓励法国儿童为中国儿童祈祷和捐献的运动。这个运动后来成了属于圣座万民福音部管辖的宗座圣婴传教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