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风格教导我们要忠诚、谨慎、勇敢、措辞清楚而不是说长道短。如果不能收到成效,就需要寻求帮助,而不是单独行事。但绝对不要说人闲话,而总是将他人的益处视为唯一的目标。
来激起生命而不是死亡,缔造正义而不是持续迫害,寻求结束占领而不是任由这重担继续压在我们大家身上。”宗主教发出的迫切呼吁是:停止兄弟间的争斗。他请大家在兄弟身上看到天主所赏赐的尊严。
我相信他的声音也将得到国际社会聆听,因为这个冲突是国际性的,不是地区性的。不是巴勒斯坦人的,不是以色列人的,而是国际性的。轮到国际社会为改变时局、推动时局而从事努力。
教义部的公报强调《恳求的信赖》声明的“真正新意”,它“要求得到慷慨努力的接受,任何人都不应感到自己被排除在外,而且它不是为祝福非正常伴侣提供一种可能性。
她的教育方式,不是单靠口头的教训,而是以生命的见证、祈祷的坚持与爱的陪伴,最终成就了儿子的归依。这位圣妇的家庭经历,为今天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问:那是不是只有神父才真正奉献祭品呢?答:弥撒的核心祭献由司祭代表基督来完成,但信友并不是局外人。信友透过与司祭心神一致的祈祷和参与,也一同把自己的生命、工作、喜乐和痛苦奉献给天主。
它讲的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现代”传教战略手册。为什么呢?《宗徒大事录》的主角不是宗徒们,是圣神。宗徒们率先认出了祂、证明了祂。
奉献的对象是谁,因为信仰是奉献给天主,你所敬拜的天主,就是你奉献的对象,不是给你父母,不是给你兄弟,不是给你姊妹。圣经中说:你为这些人施舍一杯水,也是为我做的。这个奉献还是对人,这是一种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常常像未经历启示的约伯?当疾病、失业、关系破裂等苦难临到,我们会本能地问“为什么”,试图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天主的作为。
信德不是盲从,不是静态的,也不是死的。它有个特征,就是不断渴望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地认识所相信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天主和他所启示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