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针对今年进修班关於教会法内署法庭的课题强调,我们需要慈善的听告解司铎,但这光靠进修班的课程并不够,还需要帮助司铎毕生修炼,把告解亭当成一所长期的学校。那麽,怎样才能成为慈善的听告解司铎呢?
那个父亲没有实施人性公义的准则,而是首先感到需要宽恕,以他的拥抱让儿子明白,在他离开的日子里时刻想念着他,痛心儿子没有得到父亲的爱。天主对祂子女怀有的这种爱是多麽不可思议啊!
首先需要领受,因为给予安慰的是天主,天主赐予这恩典。此外,真正的安慰也需要通过他者性才能得到成熟,即安慰他人。安慰是从领受恩典到服务他人的过程。教宗解释说:真正的安慰具有双重的他者性:恩典和服务。
教宗继续说,人是一个行走的受造物,需要不断地走出去:从离开母亲的子宫,到走出一个年龄段而进入另一个年龄段;从走出父母的家,直到离开现世的生命。
分辨起来,着实需要花费一些功夫。在朝圣地的那些乞讨者,口中所说的各种热心的话语:天主保佑,耶稣爱你等等,其实有多少真真假假难以说清。在一个教堂中,每逢主日和重大瞻礼日,几个乞讨者总是首先到达教堂门口。
这就需要我们不能漠视那些饱受战争煎熬;因信仰、种族和原籍而受到迫害的兄弟手足们的苦难。教宗本笃十六世指出,得益于社会传播工具,今天人们可以及时,甚至同时获悉世界各地的局势。
东南亚的天主教礼仪专家说,礼仪年历中需要增加新的教会庆节,而有些宗教象征标记若不能给地方教会任何意义,就需要更换。
而他得到的答复是,在纳粹的新德国不再需要神父。教宗接着写道,可是我知道,在国家遭受疯狂的巨大蹂躏后会更加需要司铎。现在则完全不同。
因此,需要唤起生态皈依的意识,教会应成为一个先知性的声音,让整体生态学列入国际机构的议事日程。其他神长在发言中再次省思了本地化与福传之间的平衡关系,提出要以耶稣为典范。
在高山上与天主和兄弟姐妹们会晤总是需要攀登。这项行动需要“付出辛劳”,却是能更好地看到全景的唯一方式。另一方面,如果身体沉重,就无法登上高山,因此需要减轻负担,“需要离开平地生活,与地心引力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