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祂的目光下你们蒙受召唤去抚慰病人的痛苦,排解老人的寂寞,解决残疾人的困难。之外,教宗还评论了马耳他骑士团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很好地融入了它的座右铭——保卫信仰,服务穷人。
教宗说:「正是因为『都很好』﹐与世界上的恶、痛苦和败坏完全不同……邪恶就想永远地污秽受造界﹐为了反对天主﹐为了让天主的真理和美善不被认出来。」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5年4月27日首次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向在场的信友和朝圣者讲解他取本笃十六世这个名号的理由,为的是愿意在精神上与可敬的本笃十五世教宗有所关连,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痛苦时期领导了教会;
带领教友们研读十二篇圣经,并聆听福音训诲,静心祈祷之后,全心投入彼此的宽恕,呼求圣神带领净化心灵,驱除痛苦的记忆,治疗罪所带来的伤害,与天主、他人和自己修和。
仇恨、痛苦、矛盾、不安,在我憔悴的心里汹涌着、翻腾着。
他说:天主卷入我们的痛苦,走近我们的伤口,用祂的手来治愈创伤,而且祂为了获得这手,降生成人。这就是耶稣亲力亲为的工作。降生为人的耶稣成为罪,来治愈我们。这就是天主的临近。
是天主的手在痛苦时刻抚慰我们,安慰我们。是天父在爱抚我们!祂深爱着我们。有时候,在这爱抚中也有宽恕。有一件事值得我深思:耶稣带有他的创伤,并向天父展示他的伤痕。
教宗解释说:若我们注视生命最痛苦的时刻,当我们失去一位亲人: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朋友,我们会意识到,在面对失去与分离的悲痛时,一种信念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认为这不可能是一切的结束,所施所受的恩惠不可能一无是处
教宗回顾了若瑟、玛利亚和耶稣逃亡埃及寻求庇护的痛苦历程。这个家庭由于黑落得的迫害,被迫逃亡。
萨拉枢机说:精神贫困常隐藏在人心中,使人深感痛苦,即使他有许多物质财富。若我们所注视的是有需要的人,却不谈精神贫困,我们就是不幸的人;若我们把贫穷的教会只视作一个没有物质财富的教会,我们因此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