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的教友不是这样,而是除参与弥撒、念经以外,大都是东家长,西家短,房前屋后的东拉西扯,或者评论他人的一些是非,以及谈论一些道听途说的马路消息。这实在不应该!马路消息和谣言传得快,来得猛。
这幅圣家像引起很多人的争论,记得当时“信德”有好多读者来信,对这画反应强烈,很多教友觉得无法接受圣家这样的形象。是啊!
隆巴迪神父最后表示:“教宗所祝愿的是,这样的事件不再重复。”关于这段经历,本台法语节目部电话访问了在摩苏尔的两位被绑架的神父中的阿法斯神父:他说:我们没有遭到任何酷刑,任何压力。绝对没有。
教宗赈济所和不同的协会,除了为贫困者提供沐浴和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衣服和食物外,也提供这样的机会,让生活特别困难的人感受到他们是团体中的一员。斯托亚神父向本新闻网描述了当天下午的活动。
它以这样的话结束:“他们在石上加了封条”(参玛27:66)。一切似乎都结束了。对门徒们来说,那块巨石意味着他们希望的终结。
在整个救恩史中,先知都遭受了迫害,而耶稣本身也这样对法利塞人说。救恩史中,在以色列时代,在教会内,先知一直受到迫害,因为他们说:你们走错了路!返回天主的路吧!
有一式痛苦玫瑰经的唱词是这样的:架上高悬手足钉伤,临终七言圣意周详。呜呼一命低首而亡,山崩地裂日月失光。耶稣的最后七言像一把把利刃,句句直入肺腑,令人不能无动于衷!1.赦免的话:父啊!宽赦他们吧!
教宗指出,谁这样生活,就会认为自己什么也不缺:主日去参与弥撒,偶尔也祈祷,自我感觉良好,处在恩宠之中,也很富足。教宗提醒说:这种心理状态是罪恶的状态,精神上的安逸是罪恶的状态。
这样的祈祷,每个基督徒都会做。当我们的人生遇到患难和挫折时,我们常会如此寻求。学校里有个虔诚的人。他常常摸着学生的储物柜,为每个学生祈祷。
像帮助王英岐家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在大王村,无论谁家大人孩子有病,她只要听见信儿,就一定去看望,不但带些水果、营养品,也为这些病人祈祷献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