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06年复活节前一个星期日,圣枝主日,第21届世界青年日的主题取自圣咏第118篇第105节的那句话:“你的语言是我步履前的明灯,是我路途上的光明”。
进了堂都是教友,出了堂门,各走各的路,无任何瓜葛。这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教会年”或“礼仪年”是一个新词,它是在德国路德宗的一牧师约阿纳,在1589年的一次讲道中第一次被使用。此词的使用显示出当时“世俗年”被认为是俗化的。
邻居一位老大娘,今年已八十岁了,但她整天笑容满面,走起路也像是带了风似的,平均每天来我家三次,每次都说他儿子如何孝敬。
(路18:16)而我却因一点小事儿曾经跟一个天真的小孩子过不去,我太自私、太冷漠了。
神父———自己的路,他人的嘴。
而我们对下一代则多了几分担忧,因为在这个变化太快、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他们的路怎样走,如何教育他们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然而姥姥说过的话始终是对的:“无论到哪儿总不能忘记天主。”
不一会儿,一位智者走来,见此情景淡淡一笑,平静地说:“朋友,它叫‘仇恨袋’,当初你如果不理会它,或者干脆绕开它,它就不会跟你过不去,也不至于把你的路给堵死了……”人生在世,人际间的摩擦、误解乃至纠葛恩怨总是在所难免
他的视力不太好,天又黑,路不好走,每次都是磕磕绊绊,孩子担心他的身体,不愿让他去,但他不在意,仍坚持要去。最后在教友们的劝说下,早晨去邻村送圣体,晚上在自己村送圣体,这样他才答应。
一个人每一天走三个小时路,七年之内,便可以绕整个地球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