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鞭笞石柱:圣女巴西德堂守护的奥秘
2023-03-08

其他学者试图把二者联系起来,指出耶稣受了两次鞭刑:一次是在比拉多的总督府,另二次是在盖大司祭那里。此外,还有两根石柱被认为是耶稣受难时的柱子:一根在伊斯坦布尔,另一根在博洛尼亚的圣墓大殿。

怀念袁慧敏阿姨
2023-07-07

她关心女青年教友的身心健康,为此专门学习了比林斯计划生育,到各堂区办学习班进行宣传,使不少教友家庭解除了婚育的困扰。

社会道德精神追求
2006-10-30

我的专业主要是探究人的精神、内在的生活和超越的追求,用学术的语言来讲就叫终极关怀(更确切的译是“终极关切”)。这个说法源于现代宗教思想家蒂里希,他说:“宗教是人的终极关切。”

苦难是天主的雕琢
2024-06-07

在第一场辩论中,约伯的朋友厄里次就宣称:“哪有无辜者丧亡?哪有正直者消逝?照我所见,那播种邪恶的必收获邪恶,散布毒害的必收获毒害(约4:7一8)。

梵蒂冈博物馆:相传圣伯多禄和若望的衣衫修复完成
2024-05-29

“1903年4月份,良十三世教宗准许国籍耶稣会士瑞巴吕(FlorianJubaru)打开小圣堂祭台下方的古老柏木箱来做有关圣女依搦斯的研究,她的头骨也是珍藏在此的圣髑之一。

中西稀见文献中的“台风神父”劳积勋
2023-11-07

这位在杨绛先生笔下生动有趣的劳神父,更著名的身份是气象史上著名的“台风神父”,一位以观测台风、保境安民为己任的科学家;在百年前那个各种技术还不发达的时代,身居徐家汇的劳神父,帮助上海这座城市一次又一次度过台风的灾害

关于清明基督徒祭祖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及回应
2017-04-04

然而另一方面,不祭祖(至少不以某些传统方式祭祖)也参与了基督徒的身份建构,使一部分信徒感到能够在一个并非以基督信仰为主流的社会中标定自己的信念。值得关注的是问卷下的留言。

特稿:鱼和熊掌间的取舍——超越的爱(玛10:37-42)
2020-06-27

福音把对天主的信仰和孝道比较起来,当我们基督徒的身份与为人子女身份相互冲突时,应该宁选天主。这要求听起来很耳熟,不少人认为爱父母和爱天主是有冲突的,这窘境有点像中国人常说的:忠孝难两全。

反对暴殄粮食的文化
2022-04-26

他们所找出的三个使人丢弃物品的理由是身份、迁移和人际关系。首先,人们都不断地依据环境的变迁和自己感受的改变来审视自己的新身份。由于物质文明是个人身份的重要成分,所以有时不得不扔弃个人的东西。

《宗教院校管理办法》公布,今年9月1日起施行
2021-05-02

第二十二条宗教院校应当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持升国旗与重要场合奏唱国歌制度,增强教职工和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