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礼仪带领我们穿越了时光的隧道,临现了昔日耶稣与宗徒们的晚餐场景,耶稣受难的时刻已近在眉睫,想到自己不久人世,深爱世人的他,面对宗徒和世世代代他的儿女们,感到了一种难舍难分、生死离别的痛苦,为了不让孩子们成为孤儿
面对残疾孤儿们,听到修女的介绍,修生们慷慨拿出自己的生活费为孩子们奉献了1880元。
她拖着病躯,到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市青少年宫,免费教孩子们画画、唱歌,陪孤儿们过节,她常常拿出自己的救命钱来帮助孩子们,省下母亲给自己买药的钱给孩子们买吃的;她跑到红安七里坪镇支教;她拿出自己原准备化疗的钱
神父希望,这部电影能让人“反思一个没有父亲的孤儿世界的残酷现实。这是个对子女不承担起父亲职责的现实状况”。这位“少年之家”的创建人认为,需要有勇气“看到这种没有子女的的后果”。
教宗说:“不能凭个人的好感或志趣来选择他们,必须极小心那些‘有生意嗅觉’的人,或那些‘总是手提行李’的人,他们会让子民成为孤儿。”
教会开设慈善机构,收养、培养这些婴儿,从1905年-1950年间共收养1800余名孤儿,对其中资质聪颖的送往外地求学深造,对资质一般的,一部分留在教堂,有的做了修女,有的送往巴盟和当地青年成婚。
仁慈堂始建于1862年,是仁爱会修女抚养孤儿的地方。仁慈堂在解放后大概是被改为轮胎制造厂,是此拆迁才从一堆老民房中被拆出来。
(例如:关怀难民、外劳、非洲饥饿与爱滋孩童、印度乡村妇女及儿童、尼泊尔乡村妇发展教育、泰北清寒孩童教育认养、泰缅边境难民营难童教育、大陆扶贫计画及医疗卫生教育服务、伊拉克战火难童、乌干达爱滋孤儿育幼院训
另外,对于地震留下的孤儿、残障人士,我们可以与教会开办的幼儿园、孤儿院、老人院等服务机构联系协调,收留他们,教会在这方面为灾区也能尽一份力量。
她说:“我是个孤儿,是天主教的修女把我带大的。但是后来就没有这个环境了。现在我的女儿要出国定居,我要让他们夫妻带上最珍贵的财宝,那就是对天主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