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天主教的历史上,包括宁波、温州、南京、苏杭及上海等在内的江浙等教区属于南方教会的重镇。中国天主教在上海和江浙一带的开教历史悠久,传统优良,长期以来,为全国教会的福传牧灵事业的发展贡献良多。
爱德基金会在南京,进德基金会在石家庄,我们这一次会议,没有辛勤劳动的后勤人员和志愿者们,肯定不能开起来。我要感谢他们,他们辛苦了。
37岁那一年(1569年),袁了凡回到了南京国子监读书。在栖霞山偶然遇到云谷大师,并与他一同静心打坐,两人“对坐一室,(了)凡三昼夜不瞑目。”。
当时国土正处在抗日战乱时期,为了躲避兵患,在圣诞之夜的前夕,他携妻子自南京逃至重庆;1941年12月1日,他又带着妻子躲到了平静的香港,这才心里踏实了。
最近我访问南京金陵神学院的时候,在一本书上看到高龄九十的丁光训主教说的一句话。他说:“当我在神学院学习时,深深思考基督人性和天主性的两性问题,结果肯定了他的天主性无疑。
此次研讨会得到了香港原道交流学会和南京教区的支持。
1600年春天,利玛窦带着给皇帝的一些礼物,从南京向北行进。这次旅行并非没有事故和危险。他在天津被关了五个月,直到皇帝听说一个外国人给他带了一些礼物,他才被允许前往北京。
1936年冬,他前赴南京并于翌年被任命为民国政府顾问。日本人大规模入侵中国时,他移居桂林。1938年,当桂林也沦为危险地带时,他又被迫投奔昆明。
民国36年(1947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成为蒋介石官邸。蒋介石常与宋美龄来此休息、礼拜和度假,故又称为“美龄宫”。楼内将会客厅设为圣堂,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会客厅亲题“基督凯歌堂”楣额。
[1]来华耶稣会士的这些观点受到了不少中国传统文人的质疑,利玛窦在南京时就同理学家李求新做过讨论,到北京后又同太学生韩恢论战。儒学阵营同利玛窦讨论最有名的文章是钱塘儒士虞淳熙所写的《破利夷偕天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