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来中国教会参访的外国友人之一,随之,她就与其他几位勇者在中国教会与美国教会及普世教会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交流、共融的新桥梁。认得她的人,都可以侃侃道出佳修女与他们接触及帮助他们的故事。
此次培训的目标「是为了能够重返教区并教导其他天主教徒、讲道员,或许还有可能神学院和牧灵中心教学」。他讲到,在孟加拉国「并没有礼仪方面的具体课程,自我到达这里便学到了许多东西」。
(哥3:11)此外,传教士们应该留意:除了寻找人的灵魂之外,不要追求其他营利的事,这无需多言,因为人若被贪财的心束缚,如何能宣扬天主的光荣,按照自己的职责所在,为拯救近人,牺牲自己的一切及生命呢?
第三种陷阱是菁英优越感:有些专业技术的高等阶级试图扩张自己的地盘,与其他教会菁英同谋或竞争,用争强好斗的世俗体制和逻辑来训练自己团体的成员。
教宗谈到,我们折断了与造物主、其他人和受造界原有的关系,现在需要予以恢复。我们首先要返回到天主那里,因为“若不与造物主平安相处,就无法与受造界和谐地生活”。
六年前,我和圣心会的其他五位修女搬到哈利法克斯仁爱修女会的明爱大楼居住。住在一楼和五楼的是好几十位仁爱会的修女,住在三楼的有我们圣心会的六位修女,再加上十六位来自基督教的老年牧师寡妇。
在我们刚开始一起合作工作时,我们与罗耀拉大学牧职研究所的其他同事和学生一起商讨我们正在尝试的某些有关成人交流的风格问题。当会议即将结束时,一位女士走进了房间。
当伯多禄的伙伴(其他的门徒)看到这个奇蹟后,都十分惊骇,而伯多禄却跪伏在耶稣面前,说:“主,请祢离开我!因为我是个罪人。”在“深处”捕鱼的经历,带来一次非常“深刻”的、真切的情感!
他在《会规》中提出“去和阿拉伯人及其他异教徒接触的两种方式”。首先是不要争吵,而是接受“因天主的爱而受造的每一个人”,宣认自己是基督徒。
不过,以色列人“与其他民族不同”,虽然如此,他们“仍相信天主的仁慈和爱”。在《旧约》的末尾,以色列人逐渐深信“生存在于肉身和灵魂从死亡中复活”(达十二2-3;加下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