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介休堂区当时却无一座教堂,于是任神父四处筹资奔波建堂,且是亲力亲为,搬砖弄瓦,和泥垒墙,活像一个瓦匠,10年之间他为堂区筹建了两座教堂。然而,此时的任神父在忙碌辛劳中失去了目标。
五六年之后,保贤村建起了教堂,教友们这才从这里搬走。今天这位陈姓妇女在保贤教堂担任财务主管,工作认真,很是热心。
陈建华神父、柳建林神父给我们送弥撒都很及时很认真。柳神父说:“给教友送弥撒,刮风下雨算啥,下刀子,顶着锅盖也要去”。在范神父教育出来的这些好牧羊人身上,真让我们看到了教会的希望啊!”
赵建敏,《今日司铎》,北京:上智编译馆,1999。《天主教法典》(中文版),1983版,515-552条。(原载:纳匝肋小屋OHF)
我在第一期和第三期挑选了保建+明达,孙杰+云飞,大兴+朱娜和我去参加更深周末(普世夫妇恳谈周末的第二部分),并且到外地辅导我们书写分享稿。
那么双方力量互补、格局互建。教会和大学各有优势和号召力,加起来力量会很大。
来过山湾子的神长教友,都知道在几里之外还有一个堂区,就是大西山,两个堂区是辽西地区开教建堂比较早的教会,开教以来为教会培养了很多德高望重,荣主益人的神长,特别是在山湾子出生成长起来的裴军民主教,更是教会在这片沃土中所结出的硕果
虽然若石总修院后来从景县先后迁移到北京及马尼拉,但奥地利耶稣会与景县及河北省东南部四个老教区以及若石总修院毕业分布于世界各地华人神长的缘分从景县时期就建立了。
大家在修院生活中建立了浓厚的同学情、师生情,无不渴望能相聚,互述心中的甘苦。
最重要的是,一八三三年,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会士们在新加坡建立了第一座天主教小堂,即后来的善牧堂,从而开创了教会的今天。没有他们的贡献、牺牲、慷慨,特别是信德,就不会有今天的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