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项朝圣旅行使他得到非常深刻的经验,这个经验就是圣地的人性和精神现实,这一深刻的现实该当把和平旅程作为研究的尺度、聆听、默契配合及精神、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对话而提出来。
于是便有了以下的对话。“老人家,您今年多大岁数了?”“92岁了,我耳不聋,眼不花,身体可好了。”“您有几个孩子?”“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媳妇,有孙子、有孙女。”“您常来教堂吗?”
(若6:25~26)这段群众与耶稣的对话中,耶稣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我们在信仰上的实用主义思想——有奶(饼)便是娘。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求“饼”甚于求“圣言”的思想确实存在,并且还不少!
教会蒙召建设“对话的新桥梁”,只有这样,福音的江河才能抵达人群,“一个更友爱更稳固的社会也能在匈牙利萌芽”。教宗向主教们提出的第三点建议是:成为希望的缔造者。
接著,教宗表示,他作为和平的播种者来到这生命树的土地,与人会晤,参加东西方同为人类和睦共存的“巴林对话论坛”。
这项改革依循着《你们去宣讲福音》宗座宪章的理念前行,其明确宗旨是:重振罗马教区公署“传扬福音和众议精神的动力”,使之成为“共融、对话和亲近的榜样,慷慨接纳,行事透明,为罗马教区在牧灵上的更新和成长服务”
灵修笔记显示,即使在自己享受神慰期间的默想对话中,也反复穿插了“祈祷有口无心”或无法投入的神枯体验。只不过自己以平常心挺过来了,没有在乎,或者不经意中战胜了神枯的捣乱作怪罢了。
愿我们在这个艰难时刻体验到希望,透过相互陪伴、分享实质和灵性资源,以及一同给予和平与无条件对话的坚持,好能为最终的治愈和复元做好准备!祝大家有一个快乐而又充满希望的复活节!周守仁枢机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
当然,在这里不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在两教会间业已建立的对话氛围中,这个问题已经失去了过去的敌意,今天,我们可以期待完全相互接受,作为主要的“可调和的分歧”之一。我喜欢说:“可调和的分歧”。
从马尼拉返回梵蒂冈的专机上,教宗谈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段经历,有人试图贿赂自己截取穷人的钱、专制灌输的将一个民族殖民化、宣布美洲和非洲之行、再次详细解释拳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