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更是透过对社会及其专业的投身与贡献,成为天国的“盐、光与酵母”。一路陪伴圣召由此可见,牧灵工作者与圣召神师,特别是灵修导师,不应害怕以天主的教育陪伴方式,怀抱希望、富于耐性的信任去陪伴青年。
这正是大德兰修女呼吁我们在今日生活中实践主基督的圣言:“照样,你们的光也当在人前照耀,好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在天之父。”(玛5:16)
她沉思了一会儿,低声吟诵一首七言绝句:“被逐含污泪满襟,何缘今日再逢君。襄王纵情高唐梦,羞向函阳化彩云。”
又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真正而持久的喜乐,即使在困难时刻也不放弃?
死将何往?为此,我们说,真正有价值的生命,就是要勉励弃恶扬善,不断追求永恒。圣经上说:敬畏上主是智慧的开端(智1,1)。
但是,成长是一个过程,无论国内国外都必须在自己的特定条件下走向梵二为大家指出的方向,举例说:在社会中作盐作光、走出自己而保持身份、谦虚服务而在必要时敢于与众不同、重视圣统制而同时坚信天主子女基本上的平等
刘瑞思经常陪着那位教友到教堂拜圣体,让天主的光照耀到她的家,给予她家里光明。
我认为领洗数量不是最重要的,教会自身的质量才是重中之重,天主教讲作光作盐,一粒盐就能发挥作用,一点光就能照亮整个房间。
有一个叫戴光清的男病人,已经65岁了,一天,他忽然得了中风症口歪眼斜,不能说话,薛玲和另一位学过医的黄丽秀修女对病人进行诊断后,立即给予治疗,她们一边打针输药,一边默默地祈祷。
圣经一开始,描述天主创造天地时就说:在起初,大地混沌一片,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创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