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世上,除吃睡之外,不外乎做事情和与人交往,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做事情,包括为谋生需要而做的,即所谓本职业务,也包括出于兴趣、爱好、志向、野心、使命感等等而做的,即所谓事业。
八十年代末期,宗教信仰生活已全部放开。我们居住的地方是煤矿职工宿舍,没有教堂,教友也只有3位,离神父和教堂又比较远。
解放后,婴孩院解散了,姥姥也成家了,过上了家庭的生活。2013年8月份姥姥摔伤了腿,手术后母亲接回了家,细心的照顾,作为外孙,我也接触了姥姥一天的平凡生活。因为行动不变,姥姥只能在室内拄着拐杖走动。
如果妳不能到真沙漠去,那你就应该在你的生活中“制造”一个沙漠。不时找机会离开人群,独自在冗长的宁静中,培养你灵魂的素质。这就是你灵修生活中“沙漠”的意义了。
刚来新疆时,她对生活几近绝望,无意中去了趟教堂,生活从此改变。用她的话说:“绝望的人遇到了救命稻草。”在教会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她深切地感受到了被尊重的幸福。
在路加福音中,耶稣讲了一个比喻:一个寡妇为了伸冤,经常不断地去找那个判官,判官觉得那个寡妇老来烦扰他,就给她伸了冤。
(参阅宗2:47;4:32;5:13)不久以后,一位初期教会的神学家戴都良在他的著作中,对基督徒有这样的描述:「看啊!他们如此彼此相亲相爱,并且随时准备为对方舍弃自己的生命。」
女孩儿出神地望着不远处同来的人们,他们中也有几个和她一般大的孩子,但是他们是跟着母亲一起来的,现在正在不远处,拽着母亲的衣角流连在各种各样的山货摊位前要母亲买这买那呢。
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应该是圣洁的、超性的、有道德规范的、爱人如己的、和谐的生活,应尽量显露出我们与社会人群的不同之处。跟随我的人,不在黑暗中行走(若8:12)。
在这期间,我们从亲人、朋友、同事的贺卡、短信、邮件中看到的最多祝祷就是“圣诞快乐,新年纳福”。可是当我们习惯地写出这句祝祷词时,又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如何才能使圣诞快乐,新年纳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