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指出,罗耀拉的圣依纳爵清楚看见「每个基督徒都处在一场定义自己生命的战役中」,挣扎着要「克服自我封闭的诱惑」。
教宗向修生们说,你们蒙召选,是为得到自由,但自由不是按照绝对的自我生活。自我的绝对化是肉欲的,是人的堕落,没有抵达自由。放荡不是自由,而是自由的失败。
避静邀请了赵怀民神父带领,他从如何沟通、如何与人交往的三种自我状态。在生活中体验天主的临在,爱的沟通语言的四大要素。
拉青格的学生们协会主席斯特凡·霍恩(StephanHorn)神父告诉梵蒂冈电台,门肯教授将作两篇报告:第一篇谈基督十字架的意义,从天主圣三自我启示的观点解读基督的十字架。
我们人类的身体可称为一架高度智能化的机器,它由两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自我组成——即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
总是企图在人前展示自我,却疏忽了在主的面前的一份更新,似乎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跟上主的关系不是很紧要的。于是,所粉饰的是一个完美的自我,所践行的,就可能是骸骨般的污秽生活了。
四,放下自我,神父再三嘱咐大家应该像耶稣一样进入每一家,放下自我的一些优越感。无论这家里的人如何,我们都是一个主耶稣要使用的小毛驴。
若我们敞开心扉,请求宽恕,祂宽恕我们的一切。圣伯多禄圣保禄庆日给我们指出,天主的仁慈在这两个人,两位大罪人的心中做工。天主也希望让我们充满恩宠,就如祂对伯多禄和保禄所做的那样。
必须开导体验旅行的人敞开心胸并进行反思,这样便能实现真正的初传福音。教会必须走出去,做旅行者的近人,为他们的内心探索提供恰当和对症下药的答复。教会若向他人敞开心胸,与天主的会晤也就更加真实。
教宗邀请青年们勤领修和圣事,因为我们一旦谦逊并毫无保留地敞开心胸,就能非常具体地默观天主的慈悲。天主总是比我们先行,总是寻找我们,而且先找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