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庆祝圣母升天瞻礼的中心,也就在于促使自己改变心态、改变面貌,效法圣母,尽力使自己像圣母那样敬主爱人、相似耶稣,将天主的光荣放在第一位。
这种心态反映了一种对天主的片面理解,认为祂应当随时介入,免除我们的痛苦。然而,耶稣不是来消除苦难的,而是来将其转化的:“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若十一25)。
没有信仰的企业家,或者是没有寄托的企业家,心态肯定不好,肯定会出问题。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家拥有信仰的某种理由。王石也曾经反思过:企业家是不是走得太快了,天天忙碌,灵魂都跟不上脚步了。
但是,似乎有一些方法能帮助许多病人,这些方法包括:经常地锻炼和活动,不断地获得有关的资讯,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幽默,与同病的人保持联系,接受专业人员的辅导,每天写日记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
人间并非天堂,哪怕最坏的环境、最糟糕的境地,我们都应先调整心态,以一种调顺的心态去适应生活的各种险象;更确切地说,上主安排的锻炼,超越人类眼光的局限,只有上主才会给我们真正的鱼和饼,而不是石头和蛇(参玛
此前,教宗曾在圣神降临节大礼弥撒中阐述了向圣神关闭的三扇门,分别是:自恋心态、气馁和悲观主义。
改变心态,做爱的撒种人少女从豆蔻年华开始,就隐隐渴望美好的爱情,汉代才女卓文君《白头吟》曾写到:“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李清照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杨神父的车已经被淹大半“我的心态一直很好,一个人早晚课等不受影响,也没有感到害怕,有什么麻烦就想法设法去解决。照明用蜡烛,做饭就自治了一个小架子用礼仪留下的木炭生火烤馒头片和肉充饥。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记得还有人曾说过: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
这段时期,或许是灵性生活的转机,但也可以使灵性生活长期萎缩;只要以愿意寻求更新的心态去读经灵修,或许会找到出路。之三、看圣经如道德法典第三种对待圣经的态度是把圣经看成一本宗教道德法规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