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公教报:汤牧称许意传教士功劳 勉励本地教会继承心火
2014-02-23

他说,近代香港亦有好些出众的意大利人,在社会上留下佳绩,例如兴办学校或医院,协助建设本地社会。

罗马:教宗方济各接见罗马教区本堂神父:司铎应是仁慈的人
2014-03-07

今天我们可以把教会设想为一座战地医院,需要医治许多伤患。许多人被物质困境和也包括教会在内的丑闻所伤害,因世界的虚幻而受伤。我们做神父的必须在那里,接近这些人。仁慈首先意味着医治创伤。  

追忆王琳医生及其往事(连载一)
2015-03-18

在澳洲惊悉王琳医生安息主怀后,以往的医院同事王珍女士2014年3月13日在国际长途电话中这样说。为什么一位普通教友,而且还是一位弱不禁风、甘贫乐道的老人去世,会引起那么多相识者的怀念和追忆?

梵蒂冈;教宗接见儿童:缔造和平,不要贩卖武器
2015-05-13

另一名儿童代表他在耶稣圣婴医院住院的朋友发言。还有一名来自罗马少年监狱的儿童问教宗,监禁是不是一种解决方式。

意外后重生,含泪接受承行主旨
2015-05-26

我以前修道时的同学们也经常来医院探望抚慰我──广州教区陈志江神父更经常来看我,给我分送圣体,鼓励支持我。他说:「你能苏醒已经是天主的奇迹了。」  

教宗在瓜亚基尔主持弥撒:恢复家庭的喜乐
2015-07-08

家庭是距离最近的医院,若家庭的一个成员生病,他便在家中得到照顾。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青年生活行动的指南,也是老年人的最佳庇护所。

李家同:不要忘了师生关系的伦理
2015-08-05

我们大学有一个导师制度,学生如果出了车祸,他的导师一定会去医院探访,有时候遇上紧急状况,老师也会在半夜出动。我曾经和一些美国教授谈到这一点,他们大为吃惊,也非常羡慕这种制度。

孙中山与基督信仰
2011-12-09

外国人在中国设立学校,开办了医院,来教育中国人,救济中国人都是为实行仁爱的。我们要学习外国,要学他们那样的实际行动,把仁爱恢复起来,再去发扬光大。

时评:今日之国人更需要信仰
2011-12-12

最近,媒体刊登了一篇题为《弃子》的报道,大致是说一男子冲进医院暴打医生,原因竟是医生救活了他刚出生的儿子。该男子认为自己的儿子因出生时严重缺氧,成为脑瘫的可能性极大,故让医生放弃抢救,令孩子自然死亡。

香港:汤汉主教2011年圣诞节牧函
2011-12-25

最近在我们的祖国,一位两岁女孩被两辆车辗过,两位司机及十八位途人都不顾而去;一名拾荒妇人把她抱往医院,可惜数日后终告不治。这宗悲剧提醒我们要去除自私,多关爱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