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克胜冷漠,关怀近人
2017-01-29

克胜冷漠,关心对待家人家庭是社会生活最基层的组织,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可悲的是,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日渐贪婪的个人欲望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合乎人性的家庭生活。

神父头疼、教友痛苦的婚姻问题如何解决?答案在这里……
2020-07-01

将问题小题大做的先生把妻子一周以来为家庭的辛劳和努力付之一炬。“我真厌倦了什么事都一成不变。”婚后的生活归于柴米油盐,夫妇两人产生疲劳,彼此感到厌倦。

陕西:周至教区眉县下井索会举行隆重游圣体礼仪
2010-06-08

在弥撒和游圣体期间,神长教友为国家、教会、家庭、地震灾区及青年人献上诚挚的祈祷。

“群体性的回归”给今日教会的启示
2014-11-10

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从起初就是群体性的,大家一起打猎,一起劳动,一起抵御侵扰,一起分享收获,一起娱乐,这也是为什么固定的家庭能够出现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部落、民族,甚至国家出现的原因。

台湾:首个天主教联姻网征求婚姻使徒
2014-12-10

同样研究显示,天主教家庭只有百分之九与教会疏远,百分之廿八每月参加弥撒,百分之六十三依然保持热心,他们的子女百分之九十四有领洗。  

拨开内心的雾霾,阳光就会照进来
2015-04-09

等他们都长大成家了,似乎对家的那份温暖有着强烈的期待,生活中他们格外要强,对家庭充满渴望,然而正是这份在乎和小心,导致两种极端的现象,要不家庭十分和睦,要不就是彻底失望。

她用真爱谱就人生
2012-11-19

有一个教友家庭的孩子误入传销,陷入迷途,家庭濒临破碎,老人坚持一直为他们家庭祈祷,献弥撒,最终让他们脱离了传销的不归路。

教宗本笃十六世2006年第十四届世界病患日文告
2013-02-22

这一切加剧了人类的孤独感,威胁甚至破坏以家庭为首的传统社会凝聚方式,排斥病患者,尤其是精神病患者,多次视他们为家庭和小区的负累。

主爱的滋润
2006-02-23

我自幼生长在一个教外的家庭,对主很是陌生,因为婚姻的关系我有幸成为天主的儿女。

蜕变
2002-10-09

我这小小的幼苗,生长于黄土高原之上,泾河之畔,在家庭父母的良好教育,堂区神长教友虔诚热心的感召下,使我的信仰深深扎根,修道的圣召开始萌芽,使成长的环境确实不错,但不能使我满足现状,心安神乐,总想有朝一日能远走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