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是执事为礼仪书和复活蜡上香,参礼的信友们手持蜡烛站立著聆听复活宣报,庆祝光战胜了黑暗。在宣读了《旧约》三篇读经和圣保禄书信,以及《圣马尔谷福音》后,便是教宗方济各的弥撒讲道。
方济各教宗在所发表的宗座劝谕书《福音的喜乐》中强调对话的重要性,吴诚才对此表示认同,这包括与政府及公民社会组织的对话。他指出,天主教会向来积极联系不同群体,采用理性与信仰两种语言。
圣保禄在其书信中称自己为“因天主的旨意蒙召为宗徒的保禄”,也就是使者(格前1:1),另外还有,“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禄蒙召做宗徒”(罗1:1)。
在《迦拉达人书》的第一章中,正如在《宗徒大事录》的叙述一样,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皈依后呈现出对福音的热情,并取代了他以前对犹太教的热情。
圣保禄在哥罗森人书第一章15节说:耶稣“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他在万有之先就有,万有都赖他而存在。”(哥一:17)。“于是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
圣若望宗徒在他的书信里这样说:“请看父赐给我们何等的爱情,使我们得称为天主的子女,而且我们也真是如此。”(若一3:1)这是圣若望对自我的肯定,肯定自己是天主的孩子。
崇祯六年十月,徐因担心自己可能病将不起,而修历工作也已完成大半,乃上疏陈奏历局工作人员之专长、功劳及升赏之建议,其中首叙汤、罗: 撰译书表,制造仪器,算测交食躔度,讲教监局官生,数年呕心沥血,几于颖秃舌焦
(雅1:21-25)圣雅各伯在此指出了读圣经与读一般书不同:读书是为获得知识;而读圣经却是为生活。
大殿的马赛克是当时传福音的方式:中世纪称之为黑暗时期,文化水平很低,大部分为文盲,当时传教士是主要的知识传播者,故此教会决定圣经以艺术形式呈现,编篡一本称之为“穷人的圣经”(Bibliapauperum)的文盲书,
希伯来人书告诉我们:“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担保,是未见之事的确证”(希11:1-2,8-19)。信德,严格而言,不是一个人的德行,而是一种外来的赐予和人的接受,通过信德,人看到了未来的确实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