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姐妹,我们常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但对我们的青少年不能只寄予希望,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而这爱,就存于正确的教育方式中。在这里,我愿意借文字分享,指出一些教育中的错误方式。
不仅如此,他更以聊天的方式给予这些人精神上的安慰。有一次,解玉东看见一位流浪街头大约60岁的弱智妇女,脚都磨破了。
在我们学习听课、弹奏的过程中,她最能明了大家的迷惑不解和细微的心思变化,总是能将各种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与他的神父弟弟配合默契!这样的教学让人倍感温馨!
其间,白天李老师不睡的时候,孩子们便给他读圣经、念“信德”、圣人传记等,老人听得非常认真,如遇读错字时,便立时给予纠正,幸福感溢于言表。七个女婿都一致说:“岳父真是个大好人。”
不仅如此,她还耐心地给予冷淡的邻居教友以关心,提醒他们进堂。如果遇到邻居骗她说进堂时,她会接着问是哪位神父做的弥撒呀?这一问就露馅。妈妈对进堂穿的服装也有要求,不许穿拖鞋,衣服要严稳。
一方面,指在法庭上为被起诉者辩护,另一方面,指在一般生活上给予困难和需要者以安慰和帮助。耶稣借用这个词来描述圣神的功能,有了这样的护慰者呵护,门徒们就不再是没人照顾的孤儿了。
聆听也给我们机会,让我们与我们的近人和好,与所有曾经被遗弃的人和好,与我们自己和与天主和好;祂从不疲于给予我们祂的慈悲。为能成长,就必须分享。
对不顺心者她就聆听他们给予鼓励,对好事她就分享对方的喜乐。尽管教会的道理她不太会讲,会念的经也不多,可她那高贵的人品,使得她绝不会人云亦云,背后闲谈他人长短。
这就是我们能给予彼此最珍贵,也最富有动力的礼物。”[3]不带偏见地聆听,专注而真诚,会让人以天主的风格发言:富于关怀、感情和温柔。
F.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信仰的生命和知识如水库,泄水后一定要给予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