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到这一切,在不舍得他离开的同时,也为我们在天上多了一位圣人而欣喜;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让杨老师的嘉言懿行成为自己的楷模,努力向他学习,并能像他一样在任何处境中,一心追随耶稣基督,满怀喜乐与希望地传扬福音并享受自己内心的自由
如此一来,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家庭聚会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断使人受到圣神的感动,内心世界得到更新,思言行为不断向善,因而周围的人慢慢便会受到影响,从而愿意认识天主,领洗入教。
看来各大文明都思考过这个问题。这也是个追究世界本源的问题。还有许多宇宙学家论述说,追溯宇宙历史,无限往前追溯,宇宙的时间、空间即趋近于零。这自然令人想到老子说的道(即“无”)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基督徒的生活和祈祷方式的第一步,就是在天主和众人前,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罪过:“我向全能的天主,和各位兄弟姐妹们,承认我思言行为上的过失……”四旬期就是我们停止作恶,修正生活的恩宠时期。
世界名著《忏悔录》的作者,圣奥思定,叹息道:主啊!人心是为祢而创造的,只有在祢内,才能得到满足。在面对重大的危机时,有信仰的人在祈祷,无信仰的人也在祈祷,我们众人都在寻找天主。
在这崭新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是值得我们再思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把仍被罪恶捆绑的社会,与已被救赎的教会,作一个区分。
道士挥毫落笔,写完就送给他,只见纸上写道:“飘风暴雨可思惟,鹤望巢门敛翅飞,吾道之宗正可依,万物之先数在兹,不能行此欲何为?!”
1929年,辅仁大学停办预科,改办设高、初、中的附属男子中学,校址在载涛贝勒府,由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兼校长。1950年由政府接办,改名国立辅仁大学附属中学。1951年又改名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1920年获得“圣女”的称号,在属于她的这块壮烈的圣地上,却没有占有什么空间,没有拥有任何像样的物化形式,只有墙上的那句马尔罗德哲理性名言,只有那座看起来相当低矮的教堂,它那耸立的大屋顶,似乎有点像一个高摞柴堆
1265-1308真福司高德(DunsScotus)首倡圣母无染原罪的神学理论。1269三钟经Angelus变成通俗的敬礼。1274第二届里昂(Lyons)大公会议宣示天主圣子由终身童贞玛利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