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神父回首这些往事的时候说: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逃避或者离开修会,更没有对自己的圣召产生过怀疑,而是想办法面对,找方法解决。
通过参加夫妇恳谈会,我感觉到了天主对我的特大恩宠,拉近了与天主的关系,积极参与教会的活动,对于主日弥撒,由逃避变为渴望参与。我们非常感恩,也愿意在以后的生活中,与主携手,把婚姻经营得越来越好。
我不能因为喜欢老北京的生活味道,而去逃避现代化的北京,因为人也随着这个社会一直在成长。一位北堂教友如此说。
耶稣深知福传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他明白人在面对困难、挑战、迫害时会恐惧、害怕、想逃避。祂形容派遣门徒福传就好像“羊进入狼群中”,但祂没有给门徒们一件防弹衣,也没有派遣天使保护他们的肉身。
这个自己就像柏拉图的比喻中所说的那个第三个幸运儿,他没有选择用逃避和自我享受的方式来面对以后的生活;相反,他选择了奉献、付出和回报社会,通过他自己的见证和努力使更多的人们走出那似乎是牢不可破的黑地穴。
我惧怕,想逃避,我反复问自己能胜任担负此重大责任吗?他是一位在大街上乞讨的孤寡老人,因为年纪大了经常因讨不到饭致使身体每况愈下。还是教会给了他一个家。
我们需要反击的一个错误观念是,献身生活的形象被理解为面对‘外部的’困难和复杂世界,而选择一种逃避或隐藏的地方。
比如,我们称圣家是圣的,并不是因为圣家很完美,其实,真正的圣家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那么诸事顺随,他们除了很多事情不明白之外,还充满着困难和挑战:童贞怀孕的挣扎、马槽生产的窘境、逃避埃及的狼狈、
我觉得十分不自在,竭力想逃避这个责任。我害怕我的朋友会认为我过分虔诚,就像我以前对母亲的看法一样。
为那些生活在基督信仰内的人,并不意味着逃避这个世界或者寻求任何一种霸权,而是从那些属于历史边缘的人开始,服务人,服务所有的人,并时常保持警醒,怀着望德在各种阻力下依然追求圣善的同时,也常思念永恒的天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