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德是寻找情感和行动既不过分又非不及的中道之品质。他认为美德跟道德不一样,美德是静止的,主张有两种美德,一种是理智的美德,既知德;另一种是更重要的,是道德的美德,即德性。
多年来,枢机发现不少夫妻回来对他说,他们在婚姻生活中做出一切重要决定和行动时,都会把枢机这番话作为一个测量杆。枢机说,认识、爱慕,今世事奉天主,在每一桩婚姻的初期、中期和末期,都要成为婚姻的动力。
道成肉身令他们反感:天主取得肉身成为人的事件叫他们困惑,因为天主以人的头脑去思考、以人的双手去劳作和行动、以人的心灵去爱,祂是一位辛勤劳动、需要吃喝与睡眠的天主,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耶稣取了人性,为的是让因罪而内心又聋又哑的人能聆听天主的声音,就是那向他心中说话的爱的声音,希望人也学习说爱的言语,将这言语化为慷慨和奉献自己的行动。
相反地,成长则是不断放下自我的行动。教宗由此指明成长的两个记号:自由与服从。教宗敦促在求学的耶稣会士成为自由的人,在差异中团结一心,奋力摆脱自我中心的态度。在这方面,祈祷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兄弟,杭州堂的兄弟姐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的真谛,我们在此也祈祷万军的上主医治患病的家人早日康复!
声明表示,自由是每个人的一项权利:每个人都享有信仰、言论、表达和行动的自由。宗教、肤色、性别、种族和语言的多元性和差异是神的智慧的旨意。因此,强迫别人归属某个宗教或某种文化的行为当受谴责。
因此,在祈祷和‘礼仪行动’中所表达的,是‘我们’而不是‘我’;是真实的团体,而不是某个理想的东西。
他会像古代先知那样,用激烈的言词和行动谴责那种拒绝服从天主的行为,特别是那个被设置来了解天主法律要求的宗教机构的所作所为(参阅谷11:15-17;9:42;玛23)。
于是,撒殚们急忙在他们的岗位上开始行动,让基督徒越来越忙,生活越来越紧张,让他们来回奔走,没有时间敬拜天主或陪伴家人,也没有时间传福音救更多的人。我想,我的疑问是:撒殚的计划成功了吗?答案就看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