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爱心都是真诚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每一个善意都是美丽的,都应该馥郁芬芳。
教宗于是指出:为帮助别人祈祷,需要有转向天主的心;为教他人尊重圣所和圣物,必须在自己心中有基督信仰的神圣意识;为怀着基督的真爱帮助近人,则必须有谦逊的心和信仰的眼光。
谈到目前叙利亚局势时,巴格达萨利安神父表示,我们对西方兄弟姐妹们的期望不仅限于物质援助,还有理解、尊重、好感和祈祷。在这里基督徒拥有自己的尊严,和穆斯林公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权益。
能将这种对话精神及彼此尊重融入对子女的教育中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在家庭中尽可能做赞美,即使对方与我们不同,也不与我们分享相同的信仰。
教宗本笃十六世接见马戏团工作者﹐他们和其他流动表演艺术家一样﹐教宗肯定他们艰辛的工作﹐以及固守爱护家庭、照顾弱小和尊重老人的价值观。
关于听,有人曾做听与聆听的区分,听是指向于内,获取资讯,捕捉信息,为己所用;聆听则更多是一份指向于言者的情感态度,关注别人、尊重别人、为了别人!
教宗念及在此悲惨现实中生活的无数家庭,他说:在遥远的他乡,难民和移民虽谋得生计,却总是得不到真正的接纳和尊重,自身价值观不受重视。他们的合理期望,遭遇了似乎无法超越的复杂而艰难的状况。
确定这个基础后,大公会议广泛地强调了宗教自由,这个自由,不论是对个人或对团体,都应该在尊重公共秩序合法的要求下受到保障”。教宗进一步指出:“大公会议的这个训导,历经四十年,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时效意义。
他说:“犹太人的罗马和基督徒的罗马相遇、互相尊重、和平共处,进行合作,但各自有自己的信仰,这为受战争痛苦,往往因宗教信仰而发动的战争的世界是一榜样。”
由此看来这个名称,自始就不是一个表示尊重的名称。这种古代遗留下来的反感,很容易进入了西欧诸国的文化和宗教,人们几时提到犹太人,会不期然地有一种反感、鄙视心理,这种心理直至我们的时代,仍然未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