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仰来自家庭传承的部分并不多,相反,我的好邻居的信仰见证才是我信仰和修道的启蒙。村里人都称呼她马伍妈,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自加入教会后,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对天主的忠贞和孝爱。
谁是我的近人?我应该爱谁如己?教宗首先提出这两个问题,以此展开他对慈善撒玛黎雅人比喻的省思。教宗说,这个比喻指出一种生活作风,其重心不是我们自己,而是他人,是我们在生命旅途上遇到向我们求助的落难人。
有一次,当我把教友们的奉献登记收集好,准备交给赶来追思的神父时,站在一旁的一个人问我一共多少钱,我说我没有具体数点,大概在3000元左右吧。
我的天主观发生了变化,从原来高高在上的天主,降生为与我一同生活的天主,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分享给天主。祈祷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与主交谈,更加具有互动性。
,那时她所说的:那里没有穷人那里也就没有我的住处。
感谢天主之大恩,于万亿人中,特赐我进教事主,我卑微懦弱,伏望进加护佑。2007年2月8日下午3点多,我正在单位上班,电话响了,一看是二姐打来的,只听二姐急促地对我说:“文敏吗?快!
孤寂的病房内,只有老伴陪伴在已躺在病床上数月的无助的我。
“嗯,好,我想看一下你的日记。”“不可以”“小气!”“我什么时候小气过?妈妈随便看好了!”这是第一次要求看女儿的日记。
“嗯,好,我想看一下你的日记。”“不可以”“小气!”“我什么时候小气过?妈妈随便看好了!”这是第一次要求看女儿的日记。
每当我习惯性地打开电脑浏览信德网时,每当我从乡邮员手中接过一叠“信德”时,每当我夜深人静躺在床上静静思索时,我与信德同呼吸共福传的感人情景,便浮现在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