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5月8日主日在诵念《天皇后喜乐经》前讲解了当天福音中善牧与羊群的图像(参阅:若十27-30),以三个动词概述我们与上主的关系,即:聆听、认识和跟随。
按照天主肖像而更新的人,其心中涌出善良的举止:他们始终讲真话,避免任何谎言;不偷窃,反而与他人、特别是与有需要的人分享他的所有;他们不屈服于愤怒、怨恨和报复,反而本着温良、大度的态度,随时准备宽恕人;他们不相信破坏他人声誉的流言蜚语
我们面对两种态度:一种是封闭,它将你引向仇恨,引向愤怒,引向意图杀人;另一种是向天主开放,走在耶稣的道路上。
然而,他说,基于种族、意识形态和愤怒而来的新冲突不断发生着。在10月返回亚西西是重要的,他说,因为我们有责任去宣扬亚西西精神,它能超越种族和宗教间的不同,并团结我们所有的人。
然而,不论这些偏见、误会和中伤的出发点是什么,说话的人内心深处的愤怒、仇恨、伤害和不安却非常的真实并深植于心,以至于我能感觉到其难以抑制的怒焰正在吞噬着他们的心灵世界。
死爱面子的人,往往会和别人盲目攀比而导致打肿脸充胖子的虚伪,或者滋长难以抑制的嫉妒,甚至由不服气而产生愤怒、仇恨,错上加错,罪上加罪,所以必须狠下工夫克除虚荣。
一左一右,我不敢向他表示我的愤怒。”同一神妙的恩宠,也赐予那些谦逊、虔诚参与弥撒的信徒。一位贫穷的农夫,多年以来惯常参与平日弥撒。在一个寒冷的早晨,他正要从布满白雪的田地到教堂去。
这名少年出於愤怒掐死了几只家禽,他的这一举动招致了报复。几个士兵走进去殴打他,折磨他,他却声嘶力竭地不断喊着战斗口号:基督君王万岁!他固执的奋勇抵抗不被任何痛苦所屈服,而这很快就成为一个问题。
谈到祈祷与和平的关系,教宗解释说,祈祷与具体合作能有助於走出冲突逻辑的禁锢,抵拒只知反抗和愤怒者的行为。祈祷与合作意愿着眼於一种真正的和平,而非幻想。
是指责、埋怨、愤怒、散布是非的人?还是为教会痛心,想为教会做些努力的人?是希望教会一直混乱下去,还是盼望早日结束这种局面?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有没有说过一句不利于教会团结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