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艺术与福传又紧密相连,作为一名修士画家,我希望通过宗教艺术创作来宣扬福音,尽自己的所知、所懂、所能,将基督文化更多、更好地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为信仰本土化的扎根与发展增辉添色,用艺术来赞美光荣天主、用艺术来弘扬基督文化
在这三年中,教宗心里一直有三个图像在引领著省思,分别是:费里尼导演的电影《大路》里的傻瓜、画家卡拉瓦乔笔下的《圣玛窦的蒙召》,以及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白痴》。这三个图像传达出意义、召叫和美。
解结圣母像是由德意志画家施米特纳(JohannGeorgMelchiorSchmidtner)于1700年左右完成的油画作品。
伟大的画家梵高这样写道,对天主的需求驱使他在夜晚出去画繁星”。教宗接着表示,正是渴望让我们超越久已养成的习惯,超越“一种老生常谈和令人厌倦的信仰”。我们的生活和信仰旅程需要“内心激起”的渴望。
1858年时的玛萨比山洞画家笔下的玛萨比山洞在山洞口,她看到一丛野玫瑰,枝叶仿如在大风中摆动,山洞中并浮出一朵金黄色的云彩。年轻美丽的圣母,站在洞口的野玫瑰上,望着伯尔纳德,向她微笑。
在我上述提及的画作中,画家还在耶稣身旁绘画了另外两名修女,一个推着轮椅,一个与跟随耶稣的长者一起。这就是重点:安老院的院友经常透过修女的关怀,来体验基督的临在,她们的言行和祈祷均指向耶稣。
遇到主日,神父来不了,除了打工的、念书在外的、生病的、动不了的,几乎全部清早到教堂神望弥撒。
她解释,在公领域方面,秉持公德心,「以让别人也能生活的方式来过生活」,这涉及了环保、动保与人权等面向,不仅是每个公民或信仰者的基本道德,也是此运动的基本面;至于「社会责任」则是「依自己能力做出对等的社会贡献
此外,与人民运动人士的相会,自然而然强烈激发了教宗的情绪。事实上,贝尔格里奥还是阿根廷的主教和枢机时,就常常关注人民群众,例如那些以回收废纸为生的拾荒者和农夫。
他解释说:「教宗方济各打动人心的话不胜枚举,因此有太多词汇可以选择。我觉得,随着时间而更深入了解、更透彻领悟其关键意义的一个词汇是相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