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给他们自由留意到我们的要求,“当他们想要”(在合理范围内)听从我们的要求,而不是让他们觉得我们在威胁他们或在不合理地要求他们。当然,学习使用这种我们并不习惯的语言,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一个不慈悲的人成全吗?不成全!一个不慈悲的人好吗?不好!良善和成全的根源在於慈悲。天主当然是成全的。然而,如果我们这样看待天主,我们人类将无法学会绝对的成全。
永远不要以天主的名义施暴!在盖达尔‧阿利耶夫清真寺内,教宗与伊斯兰谢赫及各宗教代表友好会晤,谈笑风生。教宗首先赞许阿塞拜疆各宗教信徒之间的和谐具有家庭的气氛,指出各宗教可以在这样的和谐中一同建设社会。
教宗也提到越南与圣座加固了外交关系,不久后将任命一位圣座常驻越南的宗座代表。
如果不是注意到他们身体上的残缺,我根本不能把这些悠然安详的老人家跟麻风病联系在一起,毕竟这种特殊的病症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仍让许多人避之不及。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环境的改变,现在的独生子女在施予爱心的时候,常常缺乏勇气、欠主动,习惯于等着、看着,甚至于不情愿,原因是失去了信仰氛围的影响和熏陶,为此,我常常感到惋惜,后来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去年暑假
不是的,它是件好事!糟糕的是我们将它用来抗拒上主施予的恩宠。心怀抗拒很正常,它等於是说出:『上主,我是个罪人,求祢援助我!』让我们省思这一点,为即将来临的圣诞节做好准备。」
教宗勉励他们将福音的喜乐传给世人,意识到福传既不可是傲慢的,也不可是严苛的,因为真理已降生成人,成了柔情。教宗向司铎们提出诸多建言。
它具有那使青年人奋发可爱的东西:它能欣赏新创始的,能无回索地施予,能自我翻新,能迈向新的胜利。请看它,你们会在它身上重见基督的面容,那位既谦逊又明智的真英维,那真理及爱情的先知,那青年的伴侣和好友。
我心目中有一个理想的司铎形象:首先他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人,不单单是自己充满希望,而且还是一个希望的给予者,就像圣方济各·亚西西一样做一个和平的工具,在施予中获得,在获得中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