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记者有关斯特拉斯堡法庭对学校中悬挂十字架的裁判时,拉瓦西枢机说,人类通过象征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西方文明也一样。拉瓦西枢机这样说:在西方的非宗教城市中,基督信徒人数绝对非常多,这是一个文明的记号。
余定宇的《耶稣蒙难———改变历史的世纪之审》一文,从法律、历史的角度向我们做了很好的全释,并最后得出结论:“一次不公正裁判的罪恶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只是水流,而枉法裁判污染的却是水源。”
接著,枢机主教解释《信经》中的「祂还要光荣地降来审判生者死者」,这最后的审判是「真理的喜悦之光,不是暴君的裁判;是宽慰不是恐惧。对于信者来説,是神圣之爱的胜利和与新郎的相遇。」
教宗说:“它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生命最后的裁判将属于耶稣。”“祂乘云而来让我们安心”,仿佛在说:“当风暴聚集在你生活的上空时,我不会丢下你独自一人,我始终与你同在,我来会带来明亮的天空。”
虽然我们的家庭中,并不是每个成员都是教友,但我们都相信天主的爱,都能接受天主对我们家庭生活的参与,都愿意天主做我们的裁判,随时对我们的家庭、婚姻进行修正、进行改善,都能不断用天主的诫命告诫自己、提醒自己
你们应照公正裁判,以仁义和友爱彼此相待;不可欺压寡妇和孤儿,外方人和贫穷人;不可心中图谋恶事陷害人。但是你们不肯听从,硬着颈项,充耳不闻。
教宗说:“当信友在圣神的感动下,会为罪人祈祷,祈祷者不会选择,也不会作惩罚的裁判,而是为所有的人祈祷。祈祷的人也为自己祈祷,在祈祷的时刻,他知道他自己与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克尼基尔蒙席首先解释说,该课程主要是向学员说明关于“良心内署领域”圣赦院职责范围的有关事项,正如教宗方济各所说的“慈悲的裁判”。
不过,他也受到宗教裁判所不当的指控,说他传播异端。后来,他被撤回了不公正的指控。在随后的年代里,他成了一些伟大圣人的知友,也是那个时代最有声望和最受欢迎的灵修导师。
阿美与阿青被迫要成为生命的裁判者,去男留女,并要做刽子手,杀害索然无辜。她们的立场不易,要面对一个两面俱难的选择:掩没良心去服从暴君,或是大胆抗命,冒杀身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