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香港教区700修道人2月1日庆祝全球修道者奉献日。感恩祭在铜锣湾基督君王堂举行,3位修女会会长代表全体修道人重宣修道圣愿。
修道之路对苦难的心态也是和上述那个裁缝师傅择偶的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对修道生活的向往赵本笃1918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市正定的一个信仰虔诚、热心侍主的老教友家庭,在良好信仰的熏陶下,很小的时候便对修道生活心向往之,13岁便走进了正定的小修道院。
天主教辅仁大学加强与台湾七个教区间沟通和对话,以促进合作,提供人力支援,培育更多本地修道圣召人才,解决目前神职人员不足的困境。
该台采访了不同教区或修会,服务于不同领域的神父、修士、修女,来给大家分享他们自己修道路上的挣扎与软弱,以及他们在服务中的成长与收获。
路多维克·杜埃,32岁,是圣纳扎尔大西洋排球俱乐部的一名排球运动员。据法国门户网站Aleteia报道,他于4月25日正式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决定成为一名神父。这位排球运动员解释说:
这标志着美国天主教会对培养修道人士的觉悟与重视。
高中毕业后,他放弃了世俗的美好前程,踏上了修道之旅。10年的修院生活,使他与天主建立了亲密关系。神学毕业后不久,便留学深造,成绩优秀,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丰富了学识,充实了自己。
为修道生活来说,为学日益,益的是什么?益的是我们对天主的了解越来越多。为道日损,损的又是什么?
有个心理学家说,修道人在25-40岁是“最危险”的年龄阶段,所谓“意乱情迷在中年”。特别在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很大,人性决定了人会有意志软弱的时候,这也是教会修道人离职重返世俗中去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