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入华的耶稣会神父在翻译天主教经典时,新创出“天主”一词为造物主Deus的译名,为传教的方便与效果,将中国先秦典籍中的“天”和“上帝”译作天主,耶稣会士白晋、马若瑟、傅圣泽等认为“在中国古书中闪耀着天主教某些主要信条的痕迹
伯多禄和若望前去圣殿祈祷,他们在殿门前遇见一个乞丐,他在母胎中就瘫痪了。按照梅瑟法律,身残的人不能进入圣殿献祭,因为人们认为他们的残疾是犯罪的后果。
第二个富有诗意的和解的例子是若瑟重归埃及时与兄弟们会面的故事(参见创世记50:15-21)。将若瑟出卖给外国商人的兄弟们担心他的报复,赶忙向他求情。
恭读欧瑟亚先知书:天主引领以色列子民归来。欧瑟亚先知书与亚毛斯先知书区别在于亚毛斯先知主要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及人间正义之爱,欧瑟亚先知主要讲天主对人的爱和人应当归还给天主的爱。
他从选民的起源讲起,从亚巴郎到梅瑟,从寄居埃及到福地的行程,最後论到耶稣。教宗强调,门徒们采用的历史讲道方法很重要,使我们牢记天主在人生命中临在的重要时刻及标记。
我记得经书不是从甲年开始,而是从乙年开始出版的,按照当时的礼仪年度乙年——丙年——甲年这样的顺序来出的,到1995年三本全部出版完毕
美国好莱坞的影城正准备开始筹备制作三部关于圣经人物的电影,分别是《旧约》中的诺厄、梅瑟,以及犹大玛加伯(JudasMaccabeus)。
圣家也是这样,圣母玛利亚、若瑟和小耶稣为躲避黑落德王的迫害,被迫流亡埃及。若瑟便起来,星夜带了婴孩和祂的母亲,退避到埃及去了。他们留在那里,直到黑落德死去(玛二14-15)。人类历史本是一部移民史。
圣经中有很多重要的人物,他们与天主有着特殊亲密的关系,比如古圣祖若瑟,他在许多方面都是最突出的,他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同耶稣基督惊人地相似。
今天,《爱的喜乐》劝谕的一个注解或有关死刑的一条新训导也能引起轰动,但我们若回顾过去2000年的基督信仰历史,就会注意到许多事情已有改变,我们因此认为理所当然。事实上,每一次改变都会造成议论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