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日,经过祂的苦难、死亡、复活,战胜死亡、战胜世界,战胜罪恶,给世人带来了重生、希望和生命!花梨岭这个古老的教堂,有着百余年的历史,修建于小山之巅,群山环抱;先后有比利时、荷兰等国神父在此服务。
为教宗的辞世而哀伤当天的福音记载,门徒们在耶稣受难死亡后,感到迷惘徬徨,耶稣则在复活的真光中显现在他们面前(参阅:若廿19-31)。枢机指出,随着教宗方济各的辞世,我们今天也有同样的感受。
祂一直在那里,陪伴我们走过幽谷,等待我们回转,等待我们再次张开眼睛——不仅是肉眼,更是心眼——去看见那隐藏在苦难中的爱,和藏在死亡背后的永生。我曾认识一位青年,名叫小林。
我们的朋友周子坚在给企业家讲课生命是生生不息的,让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他的讲授,更是他对死亡的态度,在他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的时候,他给他所有的朋友都发了以下的邮件,邀请大家一起记住生命的美好和灿烂,一起准备透过死亡的甬道而诞生于天国永远的生命
为了准备虔诚地庆祝复活节,教会定了四旬期,以圣灰礼仪开始,表示在四旬期教友们应多追思默想耶稣的苦难与死亡,与耶稣同悲同伤,在头上抹灰,放弃娱乐,穿上丧服,犹如孝子孝女为慈父守丧一样。
对有信仰的人来说,死亡是个过程,是我进入天主永恒的一个过程。有人问我:“永恒”是永远一样,不会厌烦吗?我说,如果在爱中,只会幸福,又怎会厌烦?
不惧怕死亡,坦然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离世前两天和大家一起用餐,谈笑风生,平静地安排后事,真是一位笑对死亡的基督徒!洒脱的玛利诺会士!在殡葬追思弥撒中,若不讲亡者,如何追思亡者?
这种惩罚在我们今天看来是比较野蛮残忍的,但在当时的人看来,犯罪的人本身已经是“死亡”的了,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其他人、家庭、以及整个民族。犯罪,就是选择死亡!
至于青年,教宗说,他们推动历史前行,他们是所讲的丢弃文化的受害者。那些不需要的,就丢弃。那不生产的,就丢弃。
教宗根据自己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人口众多、多元文化的大都市所获取的牧灵经验,提供了都市牧灵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