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沙百里神父,一位中国教会的好朋友
2023-07-06

林兄曾在法国巴黎留学,得到过沙神父的爱护及照顾。回新加坡后,在负责中联的工作时他曾和沙神父有过合作。林兄对沙神父非常敬重,赞不绝口。当时,只是听说这位汉学家神长。

与主相携一生无悔 二十五载铎职全然交托
2023-10-07

他们像家人一样照顾、关心神父的生活,尤其身体不适或生病的时候,教友们心急如焚的请大夫、抓药,预备可口的饭菜,让我心里非常感动。

把基督的福音精神融入人生
2007-04-16

曾太太为家中幼女,从澳门圣罗撒女子中学英文部毕业后到香港继续升学,1964年开始工作,婚后,两个儿子相继出生,曾太太遂放弃事业,全职照顾家庭。

教会及社会各界人士深切缅怀傅铁山主教
2007-04-30

他为我们立下榜样,作为后辈我们应该记住他的叮咛和照顾,化悲痛为力量,按照他身前教导的,好好服务教会,为北京教区和社会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路走过
2008-01-15

他爱我们,不管哪种方式都是他的照顾。你哥哥的说法从世理上来讲是一种比较明智的抉择,他爱你,他在为你的未来考虑,但在天主那里还不够完全依赖。我在举祭中会特别地记念你,放心吧,孩子。

四川德阳、绵竹:来自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报道(四)
2008-05-20

我们中有五、六位修女带了证件,她们被分到医院和体育馆去照顾病患者去了。不过没关系,到了灾区我们一切行动听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让我干什么我都愿意,只要能为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行。

怀念一位可敬的神父
2011-01-05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直以来神父身体不是很好,最主要的就是哮喘病,有一段时间,我们几个孩子就和神父住在一个屋里,为照顾他,从而也知道了一个秘密,其实神父已经很久没有躺着睡过觉了,而是坐在炕上,倚着被子睡,

从翁德光神父的一生历程及其2012年的告别函来认识这位国际友人
2024-12-18

(自左至右)四位照顾中国教会留学生的恩人朋友:翁德光神父(1947—2024)、安利老师、田明德神父、佳真妮修女(1933—2019)我的新牧职将在2013年夏天开始。

扎根中国文化,放眼全球
2014-11-19

2.以培养兴趣为主,而非功利性  以感悟为主的神学必须从培养兴趣着手,单纯知识的传递或牧民技能的培养只能造就人云亦云的传声筒或拘泥于规条的法利塞人。

罗马:教宗方济各2014年世界和平日文告: 手足之情──和平的基础及途径
2014-01-02

他就这样地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弟兄,否决与埃布尔尔有正当的关系,拒绝在天主面前生活,不负起照顾并保护他人的责任。当天主问他:「你的弟弟在那里?」,天主质问加音,并要他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