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源于现代宗教思想家蒂里希,他说:“宗教是人的终极关切。”的确,我写了一些非专业文章。关注的是世俗的问题,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常常是杂文家、社会学家所关心的问题。
要抱着十字架上的希望去克服失望。不断地与“失望”作战。这场“战争”便是我们内心的沙漠。假如我们勇敢地与失望作战,基督将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不能面临失望而设法克服它,我们将失去他———基督。
但是,当基督情愿为爱而献出生命,坚信他与圣父之间存在一种颠扑不破的共融时,他便夺取了死亡的“毒刺”(格前15:55),即对虚无的恐惧:“他以自己的死亡释放了所有因对死亡的恐惧而终生为奴的人们”(希2:14
(希13:8)在中国,教会亦蒙召作基督的见证;憧憬未来、在宣讲福音中要考虑到中华民族所要面对的新挑战。 今天一如既往,宣讲福音就是宣讲和见证被钉死而又复活了的耶稣基督、新人、战胜罪恶和死亡的胜利者。
绝不要低估心存善念和希望去分享微薄资源的力量。毕竟,在这风高浪急的大海中,我们都同坐一条船,除了生命与爱的上主之外,我们还可以互相依靠。
为给人类带来希望去寻找及冒险最后,教宗交给各基督徒团体一项重大任务,就是透过四旬期皈依的时刻,帮助迷失方向的人类看到“呈现的一种新希望”。
教宗以梅瑟为例子,引用《希伯来书》指出,“因着信德,因为他好像看见了那看不见的一位”(参阅:希十一27)。教宗感叹道,有信德的人“凭着天主的恩宠能看得更远、看到目标,并在考验中坚定不移。
这是教会中因着坚定的信仰所体现的对真理的追求,这种精神在耶稣会士身上屡见不鲜。而现在,在信仰者中又再次体现,这是信仰的力量,这是上天的恩宠,这是信仰与事业水乳交融的成果。
延安教区的首任代牧主教是西班牙籍方济各会士易兴化主教,当时主教府设在延安的桥儿沟教堂。榆林市天主教由西班牙方济各会会士传来,教堂设在天神庙巷(现为胜利巷)。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元年),灭掉巴比伦王朝的波斯王居鲁士颁发上谕恩准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并将拿步高由耶路撒冷圣殿掠夺来的器皿交还给犹太人的首领舍市巴匝(厄上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