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宗教其它派别也热情地「渴望」为天主教会的旅途「做出贡献」,而在基督徒占少数的国家里则体现出「宗教交谈的幅度」。在这情况下也期盼有意义深远的贡献。在推动世界主教会议进程方面,互动交流也起重要作用。
最近我读到上海光启社姚景星神父在神学研究小组成立十周年庆祝会上的发言,谈到金鲁贤主教在《信》一书的前言中指出:“目前我们正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发明日新月异,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对宗教真理,大多抱怀疑的态度
很多信众之所以信仰,很多都是看中了宗教中的慈善、公益和博爱等等的方面。
“爱是恒久的忍耐和慈善,爱是无私奉献,爱是不自夸、不嫉妒,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凡事包容,凡事讲成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对于教友来说,这段歌词大家并不陌生,而且很多教友也都会唱。
昨天12月29日,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举行了今年2010年的最后一次周三公开接见活动,向来自世界各地参加这项活动的八千名信友介绍了意大利北部波洛涅的圣女加大利娜。
(路一30-31、34-35)玛利亚因圣神而受孕然后,教宗的省思从教会所信仰的根本事实出发,它在公元381年的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中被纳入《信经》,即:圣神降临于玛利亚身上,她因圣神成了基督的母亲。
教宗敦促信众与他们团体内身心灵脆弱的人进行实际交流,不可忘记那些处于边缘地带的弟兄姊妹。基督徒在人生旅途中“朝着同一个目的地”前进,应当在一个充满张力和分裂的世界里缔造团结。
这是圣保禄在罗马的第二次被囚时(大约公元64-67年)所写的信,也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封书信。当时,尼禄皇帝(Nero)对基督徒的逼迫日益加剧,许多信友因信仰被捕、殉道。
如果你不信死人复活,只信“精神永远存在”,那么信“儒家”就可以了;如果你信人还有下一辈子,那么信“佛教”就好了;如果你信人归于自然,那么信“老庄”也就好了;如果你信人是“不存在”,那么信“哲学”就好了!
区天主教组织学习中央六部门《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和国宗局编写的《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相关政策法规汇编》,提高信众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认知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