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省思了耶稣与尼苛德摩的相遇,由此指出,我们不要将自己关闭在僵化和习惯中,“生命在于转换的能力,以此找到爱的新方式”。
耶稣亲自告诉我们: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十一,25-26)。人生自古谁无死?生老病死也是人生无可奈何的事情!
为基督徒而言,逾越奥蹟、感恩礼的举行的根源意义,就在于「庆祝」生命的重生、复生与永生。 他指出,天主选定这一天,加上许家的信德及智慧配合才成就了天主的美意及神奇的安排。
我认为决定望教者是否应该领洗的标准是:望教者本人的生命是否有了转变,他对自己从前的生活和今后的生活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当然,这种转变并不需要什么“巨大”,也不需要什么“深刻”,只要生命有所转变就可以。
献身生活者用一生的生命去见证天主那份彻底的爱。“耶稣既爱了世上属于他的人,就爱他们到底。”
现在我们谈谈第二个方面:在3月25日天使报喜瞻礼这一天,许多国家举行促进生命日活动。因此,二十年前圣若望保禄二世在这一天颁布了《生命的福音》(EvangeliumVitae)通谕。
这就是他们被杀害的原因——正如在正定的纪念碑上记载他们英勇牺牲的文字所说的——‘他们为了他们的羊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我拼尽全力的挣扎你是否看见……在黑暗中在静默中在毫无回应的寂静中 就在我将近绝望的时候,那慈爱的双眼,终于回眸看到了伛偻的我的生命那双钉痕的手终于缓缓地伸了过来我用直起的腰身光荣赞美天主于是在爱中陶醉在爱中欣喜在爱中合一在爱中享受生命的奥秘路加福音中记载了一位病魔缠身十八年的伛偻妇人
我们和伯多禄及妇女们一样,无法在悲伤和失望中找到生命。
信仰作为教会的生命,通过教会一代一代地传扬开来。信仰是我们聆听天主召唤的必要条件。在教会内,在相信天主召选我们的团体内,每位基督信徒可以肯定自己的圣召。个人和团体的信仰左右天主对我们的召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