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继续强调,面对我们所处时代的变革,谁会认为可以仅凭自己的力量自救?而傲慢才是人与人冲突的根源。基督徒总是汲取向着他人敞开的思想,无论任何人,才不会将某些人视为不可救药的。
我的引退并非迫於事件的压力,或者是一种无力面对这些压力的逃避行为。本笃十六世感到自己的体力和精力下降,以致确实无法胜任领导教会的责任,於是提出辞去教宗牧职。他觉得应该这样做,而且这很正常。
说话尤其要慎重一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一句话击伤他们,这时他们要么沉默,要么生气,不过既然要引导他们,一些话还是要对他们说的,当他们情绪有变化时,也许正是他们敏感的地方,需要在此多开导他们,或许那些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的事情
(路6:41-42)……所以,面对这位被老虎咬伤的姐妹,耶稣绝不会说:女儿,你这是自作自受啊!我们都是罪人。天主知道我们的软弱,当我们一次次的犯罪时,他选择了一次次的宽恕。
13岁的他,面对继父的突然离弃,孩子孤独地觉察到,她和母亲又回到了过去无人呵护无人遮风挡雨的日子。母亲为了不给他造成伤害,轻描淡写、极有分寸地隐瞒了真相。
耶稣要求我们,不要害怕面对各时代的动荡,不要畏惧最严厉和最不义的考验,却应固执於善,全然信赖天主,祂绝不令我们失望。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会过去,但有些财富会长存,如同一块筛过的宝石。
正因为如此,基督来了,他来就是让我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我们不能面对这样的恩宠,熟视无睹,漠然待之。
面对众多修生,教宗重提他今年春天在意大利主教团全体大会上关於司铎牧职的讲话。他说:「我当时透过司铎的三重归属来描述司铎的牧职:司铎归属上主、归属教会、归属天国。」
(20节)教宗解释道:「面对这种不寻常的事件,大圣若瑟心中当然会浮现许多疑问,但他全心信赖那接近他的天主,听从祂的指示,非但没有休退他的未婚妻,反倒与她完婚。
面对这种张力,教宗方济各是否指示该如何应对?答:教宗方济各多次提及冲突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它在教会进程中至关重要。教宗可能反倒担心没有动静、没有张力,甚至是没有不同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