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主教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使我们遇到了更多的像教会乐队如何生存发展的比这更大、更重要、更迫切的新问题。发展事实证明我们是有能力解决了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
我记得在台南的主教座堂有一尊由美术大师创作的中国母亲式的圣像,古朴、坚强的母亲样子,我很喜欢,但却没能普及。
在国外,圣诞节热闹非凡,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人们早早就准备好庆祝的实物。在美国,有的圣诞树高达22.5米,上面悬挂3万盏灯,各种圣诞礼物数不胜数。众所周知,圣诞节是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
那是2013年,韩神父在巴西参加世界青年节时遇到了这位法国神父,对他说:我们外国人想方设法来中国服务,你们中国人却费尽心思往国外跑。别忘了,中国才是你的家乡。
毋庸置疑,多年来中国的应试教育,让无数青少年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疲于奔命,不但无暇顾及灵性生命的滋养和培育,甚至连平时的娱乐和社交活动都大打折扣。
1931年间,西班牙道明会赵炳文主教在中国闽东一带传教,发现福宁地区的教友非常热心,十分高兴。
中国自古就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处事信条,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警示和启迪,这是一种公认的社会美德和感恩情怀。
王神父虽然人在美国,但心在中国,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看到家乡教会的荒凉,急在心头。
也感谢刘振田神父不辞辛劳,精心准备课件,深入浅出、高屋建瓴,站得高看得远,对中国教会历程分析透彻,对教会未来及神职人员应有的形象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