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感谢天主,我一个人在路上一点儿也不害怕,感觉自己有无穷的力量,是天主给了我智慧和力量。有时候累了感觉要打瞌睡,我就会念三遍天主经,然后画圣号,很快便神清气爽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圣高比神父(St.MaximilianKolbe)即使在纳粹集中营的可怕条件下,透过牺牲自己来换取另一囚犯的性命、宽恕刽子手的行为,仍能见证天主爱的力量。
然后,她站起身来,有一股惊人的力量,即使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年岁不饶人,劳累令她体乏,特别是受苦、困窘的事使她体力不支,当德肋撒修女跪下后,似乎重新恢复了力量,返回青春活力,然后站起身,奔向所遇到的人。
宗教信仰会给人带来力量,使人精神焕发,心灵向往超性的事理。让人认识到,虽然人生活在尘世中,但不为物质所迷恋,因而去追求一个圣洁的生活。
他心里十分清楚,教会的发展不是靠什么人脉或者世俗的推动,而是依赖圣神的力量。圣若翰·维雅内神父就是这样实践了这些基本信理,才使当时的亚尔斯堂区由衰败荒凉转化为繁荣兴旺。
就像在创世之初(创1:2),天主想用祂的圣神来滋养玛利亚,一种力量,能够打开关闭的东西而不损毁它,不侵犯人类的自由;祂想把她包裹在祂面前的“云”中(格前10:1-2),因为“圣子”生活在她里面,她也在祂里面
你们常同合法性在一起,同最软弱的在一起,为我们众人成为一种教导:教导我们善最终能获胜,教导我们正义忠诚和公民激情今天还是必要的价值,教导我们能营造一种更人性化更正义更充满弟兄友情的世界,而不是邪恶的相反力量
但只要我们转向耶稣,向他倾诉我们的苦楚,他总会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他的爱如同温暖的阳光,穿透我们心中的阴霾;他的话语如同潺潺的溪流,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那是一段令我身心疲惫的时期。
因为缺乏对于正义的关怀而导致礼仪与献祭的空洞贫乏,所以米该亚厌弃缺乏正义关怀的礼仪与献祭,谈到上主的期待,正义应该是我们宗教和礼仪的核心。
他表示,联合国与教廷具有许多共同的目标:从促进和平、正义与人权,到消除贫困和饥饿,所有这些均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潘基文表示,联合国与教廷都深信:只能通过对话解决当今世界相互关联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