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若13:35)这是基督徒的典型特征,也是识别他们的特殊标志。
当天福音还提到另一个诱惑:门徒们在路上彼此争论谁最大,当耶稣问他们在路上争论什麽时,他们都默不作声。他们之所以缄口不言是因为他们对在路上讨论的事感到羞耻。教宗说:门徒们是好人,愿意跟随耶稣,服事上主。
教宗解释说,这不是因为上主希望我们做个没心肝、不感恩的人,相反地,这是因为做门徒的条件要求我们把与老师的关系摆在首位。教宗强调,任何一位门徒,无论是平信徒、司铎,还是主教都是如此。
他呼吁人们,在一个没有希望的情况中成为希望的门徒。
若望福音记载耶稣的门徒去城里买食物,而耶稣在雅各伯泉旁遇到撒玛黎雅妇人,并通过对话让这位妇人找到生命之水的故事。门徒回来让师傅用餐,耶稣却说:我已有食物吃,那是你们所不知道的。
从那时起,耶稣就开始向门徒说明: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要由长老、司祭长和经师们受到许多痛苦,并将被杀,但第三天要复活。伯多禄便拉耶稣到一边,谏责他说:主,千万不可!这事绝不会临到你身上!
寻找耶稣是一个门徒身份的标记,(若1:38)也是爱的标记:夜晚,我寻找我灵魂所爱的他,我寻找,但没找到。(歌3:1)不久,相遇就来到了。
这四部书是由耶稣的两位宗徒和两位门徒撰写的作品。两位宗徒是玛窦和若望。玛窦宗徒给巴勒斯坦人和叙利亚人的基督教徒编写了玛窦福音。若望宗徒给小亚西亚厄弗所教会的信友编写了若望福音。
司祭长连忙同长老聚会商议,决定隐瞒事实真相,谎称耶稣的门徒趁卫兵睡觉时,“把他偷去了。”(玛28:12—13)显然,大司祭的谎言来源于恐惧。
耶稣在与门徒们谈话时,第3次宣布祂不久后的死亡和复活。他们朝耶路撒冷走去,耶稣与12宗徒的谈话是在路上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