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觉悟”不高的教友来说,往往会把恭敬天主当作“一笔交易”,甚或幻想,只要自己多念经,多望弥撒,做些许的哀矜施舍,就能免除贫困疾患天灾人祸,就能得到现世的福祉、顺畅、名利、快乐,升官发财,子孙兴旺
圣史虽然写着他“这样祈祷”,但他事实上是沾沾自喜:我进圣殿、我守诫律、我施舍济贫。“他的祈祷听起来无懈可击,他表面看起来是个虔敬的人。
“你们应当心,不可在人前行你们的仁义,为叫他们看见……当你施舍时,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行的;要叫你施舍的行为隐而不露,你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
传统上,我们在此时期主要通过祈祷、禁食和施舍来归依。这三者都帮助我们与基督交往和结合。如果我们再能借助阅读和学习来加深对基督的认识的话,也许我们能更加深刻和彻底地归依他。
施舍钱财给穷人,应当好好地递到他手里,不可把钱往地上一扔,应当礼貌对待他们。屡次帮助一个穷人,送给他一些财物,倒不如给他介绍一份工作或资助他一些本钱,帮助他学会自助。
这个时期,传教士们的忘我、牺牲精神使天主教会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发展,贫穷农民有了天主堂哀矜的土地耕种,灾年有了天主堂施舍的粥饭充饥,还可获得种子、耕牛、农具等帮助。他们大都感恩戴德,纷纷加入教会。
老父收到的献仪,除了教会所需,总不忘穷人,他是施舍无类,意思是不管什么人,有难就应帮助。人都会有囊中羞涩,难以启齿的困境,老父有求必应。
马尔谷福音第十章记载了一个耶稣召叫富家少年的故事,因为耶稣要求他变卖家中所有的,施舍给穷人,然后跟随他,富家少年对万贯的家产难以舍弃,所以忧郁地走了。透过这一例子,可以看出人的回应也是很重要的。
她向贫疾的人伸出援助的手,她的爱让人感到温暖,尊严,不含一丝施舍的关怀。她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见证天主的爱,天主的慈悲。小小的诊所里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相信,通过中国宗教界在清明节重视诵经祈祷、慈善施舍助贫、文明环保祭祀等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协助社会及时遏制当今祭祖扫墓活动中过分物质化倾向,消除迷信陋习,赋予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礼仪神圣性,提升民族文化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