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在伦敦进修的陈孟利神父在他的纪念文章曾经这么写着:苏乐康神父绝不是一个情绪化的人,他最不喜欢人家把重点放在他身上。
在杨老师去世后,《信德网》专门设置了一个专题网页来纪念他,所有纪念杨老师的文章和新闻都在里面。这样利于信息的传播,利于杨老师的亲朋好友、学生们对他的怀念和追悼。
是不是民间的一些仪式和我们的追思礼仪有些东西可以放在一起?潘家骏神父(台湾主教团礼仪委员会秘书,辅大神学院院教授):我想这是一个民间信仰跟基督信仰之间的一个问题。
——Tones摄影2017年6月1日,在台北忠孝敦化站旁边的光启社举办的丁松筠神父追思礼仪上,前来缅怀大丁神父的各界人士难掩悲痛,很多人难过地哭了,痛悼敬爱的大丁神父。
教宗方济各将主持最后的追思礼仪,并送别佩尔枢机。另据报道,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艾博年表示,澳大利亚外交和贸易部正在安排协助将佩尔枢机的遗体运回澳大利亚。
而世界传教节,应成为在祈祷中纪念这些主内兄弟姐妹的时刻,并纪念那些继续在传教领域中努力奋斗的人们。我们祈求天主让他们的榜样能够在各地激发新的圣召、不断在基督信仰子民中激发更新的传教意识。
有关中国的祭祖问题,我认为祭祖本身不具备迷信色彩,但是到了农村,有些地方就走了样,把一些理性的东西巫化了,让西方人感觉像是迷信,其实他们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例如:中国人祭孔子,那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利玛窦看到了它的本质
1983年,人们还以她的名字在以色列种了一棵纪念树。不过总体来说,世人仍然对伊蕾娜知之甚少。而伊蕾娜也从不向周围的人提起她的过去,仍然一如既往默默无闻地做些社会工作。
和神父们所领受的“圣秩圣事”的生活模式:“你们大家拿去“吃”,这就是“我的身体”,将为你们而牺牲;你们大家拿去“喝”,这一杯就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约之血,将为你们和众人倾流,以赦免罪恶,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
祝福水和向团体洒圣水,是圣洗圣事的活纪念。事实上,洗礼是新约圣事的第一件,藉此,凡以信德牢牢接受基督,领受义子的圣神的人,就成为名实相符天主的义子。